1/0
必吃榜首度详解上榜规则:涉嫌刷评餐厅将丧失上榜资格
东方网2021-07-15 15:23:36

东方网记者程琦7月15日报道:“唯一的标准,是绝大多数用户是不是真的觉得好吃。”近日,大众点公布2021评必吃榜入围餐厅,来自46城1323家餐厅入围,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首次详细透露了今年榜单的评选规则。

据介绍,必吃榜目前完全基于用户真实可信的评价,从各家餐厅在本地商户之中的口碑进行评比决定。为保证榜单的客观公正性,平台将优先对用户的评价是否“真实可信”进行筛选,确保所有上榜的商家都是“消费者真实体验后认可和推荐的”。

为了确保用户评价的“真实可信”,必吃榜建立了针对用户评价的两大筛选体系。首先,通过风控模型对这些评价进行严格筛选,一旦在评价中监测出涉嫌诱导刷评、虚假好评的内容,相关餐厅会立即进入重点监控名单,该刷评行为被查证后,相关餐厅会立即失去评选资格。

其次,平台会对筛选后的真实评价通过关键词等方式进行大数据分析,提炼出有参考价值的评价内容,以“口味”、“本地特色”、“综合体验”为主要指标进行筛选。

大众点评必吃榜从2017年开始首次发榜,以“好吃不贵”为主要原则对各地的特色美食餐厅进行筛选评比,至今,必吃榜已经成为中国普通消费者的“美食指南”。据了解,目前浏览关注必吃榜的消费者已经超过4亿,这意味着,“必吃榜”已成为中国用户基础最大的美食榜单。

商户参与“刷好评”将无条件下榜

必吃榜此前公示的规则显示,有参评资格的商户要求“在考察期内没有因为诱导好评、炒作等干扰评价秩序的行为”。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商户被刷评黑灰产欺骗,一部分黑灰产团伙会以“刷好评冲榜”等名义,诱骗餐厅参与刷评。这些行为被平台查证后,因为其餐厅原本的评价失去了公信力,参考价值存疑,因此,餐厅也失去了评比资格。

据了解,今年在榜单评比期间,系统筛查发现,某城市一家曾经上过榜的餐厅,为了能够继续留在榜单内,轻信了某黑灰产团伙成员,购买了“刷评”服务。该黑灰产随后招募组织了一部分账户,付费帮助该餐厅撰写了评价。

今年3月,平台治理组通过风控体系锁定了该黑灰产团队,并联手当地执法部门迅速查处了该团伙,并从该团伙的往来记录中,查到了涉嫌刷评价的商家和账户。于是,秉着“绝大多数用户的真实评价”的原则,这家餐厅丧失了上榜资格。

“餐厅把口味做好,让消费者感受到全方位的优质体验,就可以上榜,其实我们的原则一直很简单清晰”,上述负责人表示,但是在实际运营之中,有一部分商家希望能够“走捷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位去年上榜的必吃榜餐厅负责人表示,上榜之后,到店的消费者明显增多,给餐厅运营带来了不小压力,因此,可以理解部分同行希望“走小路”的想法,“但从做生意的初心来看,一家餐厅能不能做得好,还是要看消费者吃得好不好”。

据了解,今年1-5月,大众点评公信力团队共处罚违规刷好评商户1万家,在过去的2020年,处罚刷评价商户4.5万家。

5年来仅10余家餐厅连续入围

“从我们观察的情况看,线下餐饮是一个很难长期坚持高水准的生意”,必吃榜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服务普通中国消费者的美食榜单,必吃榜的榜单更新率也反映出了消费者“口味”的不断变化和提升。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至今,在千余家餐厅之中,仅有10余家餐厅能够连续五年都保持在榜单之中。

必吃榜数据显示,在2021年入围的1323家餐厅中,仅38.9%的餐厅为2020年上榜餐厅,更新比例超六成。在去年入围的1451家餐厅中,36.3%的餐厅是2019年的上榜餐厅,榜单更新率达63.7%。

从原因来看,一部分上榜餐厅有超过服务能力或者人员流失等等原因导致口味下降,与此同时,中国普通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迭代变化,比如,过去喜欢吃西餐的消费者,可能现在更喜欢火锅,这都是榜单更新背后反映出来的中国美食现状。

“不管是街边小店,还是连锁餐饮,只要能满足普通中国人的中国胃,都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必吃榜餐厅。”上述负责人表示。

作者:程琦
选稿:华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