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苏步青、谈家桢旧居修缮一新,“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落成开放
东方网2021-07-03 19:52:55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刘晓晶7月3日报道:玖园是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650弄。这里居住过多位名师大家,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谷超豪、胡和生夫妇,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开创者之一谭其骧,经济学家蒋学模、张薰华,“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以及《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等。

7月3日,位于复旦玖园的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一新向公众亮相。与2018年5月修缮完成的玖园一期——《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交相辉映,将信仰、爱国、科学,融为一体,构成“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

“这是复旦人为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我们致敬先贤大师、传承红色基因和大学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校党委书记焦扬在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揭幕仪式上致辞表示。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一批知名的教授齐聚复旦,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现今院士)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1956年9月,经报请上海市委同意,由中央特批的两栋教授别墅开始动工兴建。

这两幢教授住宅建筑面积皆为197平方米,空间形制相同。建筑采用红色平瓦坡式屋顶,黄色水泥拉毛外墙,木质门窗整齐有序地开设在房屋四面,房屋的前面设一座“人”字形坡式门洞,别具匠心。楼前建有一绿茵草坪,四周分别栽种水杉、桂花等树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入住了61号教授别墅,直到病逝前,在此居住近半个世纪。曾担任复旦校长5年的他,为复旦在改革开放后的腾飞作出重要贡献。一楼六十多平方米的大间,苏步青一半用作会客厅,一半作为书房。随着图书资料的不断扩充,书橱在年年增加,几年时间,书房已堆砌得像一座城墙,他便形象地称之为“书城”。“书城”既是苏老研究数学、撰写专著的场所,也是他与其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园地。几十年来,他在“书城”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东欧、日本等国家的数理专家。苏步青兴趣爱好广泛,在居所周围的空地开辟了一个小花圃,栽种了月季、兰花、美人蕉等。在他的精心栽培下,每到花季,小楼周围便百花争妍。苏步青还在墙边栽种了一颗藤萝,几年后,长长的藤萝就遮盖了半面外墙。他风趣地将自己的住所称之为“萝屋”,自称“萝屋畴人”。

65号是陈建功先生的居所。陈建功是第一位在日本取得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他谢绝导师挽留他在日本工作的美意,毅然回国,教授数学。他撰写了《三角级数论》,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与苏步青共同开创国内外广泛称道的“陈苏学派”。在65号小楼里,年过花甲的陈建功每天依然不知疲倦地从事着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

65号楼的第二位入住者,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1940年代,他研究发现瓢虫色斑异变的嵌镶显性现象,并在1946年发表论文《异色瓢虫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这些成果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被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谈家桢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论据。

为把玖园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近年来,复旦大学启动实施、分步推进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修缮工作,着力打造新的文化地标。2018年完成一期工程,将陈望道旧居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去年下半年,学校启动二期工程,对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进行修缮。

由于两座建筑均属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必须尽可能还原建筑原貌。根据历史资料、实地勘察,两座建筑整体设计简洁,带有折中主义风格。拱形门廊为中西结合风格,楼梯栏杆扶手带有中式装饰元素,非对称的双坡“人”字形屋面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修缮,这些特征都被还原。为此,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两轮评审,修缮工作秉持“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处处蕴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据施工方介绍,为最大程度还原旧居原貌,团队精心挑选传统材料,配以传统工艺深度加工。例如,为与上世纪50年代旧居的材料含水率相匹配,团队使用的都是老木材。外墙方面,团队重新调配水泥颜色和砂的粒径,在水泥刷浆粉刷基础上,运用水刷石工艺使黄砂外露,体现旧居饱经沧桑的历史感。为使修缮后的旧居地板匹配周围环境,邀请历保专家多次前往施工现场指导,打蜡颜色调整三次以上。团队还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清理花园中的乔木,重点保留大师居住时期的树木。

此外,尽管两座旧居未见明显结构性损坏,但因年久失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墙皮脱落、砂浆酥化、局部墙体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次修缮还对建筑进行部分更新利用和整体机能提升,包括增设避潮层、安装空调系统、提升机电系统等。

两座旧居由校档案馆历时8个月策划设计布展,在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大师家属、学生、相关合作单位等多方支持下,收集到大量珍贵史料和展品。展品多为首次展出,配以丰富多样的声光灯效、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多维度展现大师追求真理、克难攻坚、科学报国、淡泊名利的精神与风范。

苏步青后人先后捐赠了苏老手稿、院士铭牌等47件,以及苏步青星铜匾、国际命名公报、命名证书等5件。落成仪式上,大师家属又将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捐赠给学校。苏步青后人捐赠了苏老写给女儿的237封家书。谈家桢后人捐赠了谈老使用过的书籍、衣物等,特别是旅行箱,见证了谈老多次赴美,为学校筹措科研经费,动员青年学者学成回国的场景。陈建功家属捐赠了陈先生使用过的文具、书籍等,其中两个书橱陪伴着陈先生从复旦到杭州,如今,这两个书橱重又回到当初的小楼。

苏步青旧居展陈以“数坛宗师 爱国敬业”为主题,以苏步青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分七个展厅展示,主要包括苏步青的求学故事、学术成就、育人事迹、参政议政、业余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从一名乡间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102年精彩人生。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展陈以“坚持真理 科学报国”为主题,采用主题展陈为主线、时间先后为辅线的形式展陈,展现谈家桢的学术成就、学科贡献等。值得一提的是,旧居设置互动科普展厅,通过DNA双螺旋模型以及问答式互动屏幕,让观众直观感受基因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了解复旦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三颗小行星曾以玖园中居住过的三位大师——苏步青、谈家桢、谷超豪命名,复旦星空展厅以此为设计契机,用L型大屏视频配合灯光、声效,凸显“仰望星空 致敬大师”的主题。

陈建功展厅位于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二楼东侧,主要以图文版和电子屏结合的展陈形式介绍陈建功生平事迹,包括生平简介、学术成就、育人贡献和爱国之心等。实物展品包括书橱、老式电风扇、书籍、证书、课程表、试题等。展厅南侧阳台根据家属回忆进行布置,还原了大师在此处居住的部分生活场景。

作者:傅文婧、刘晓晶
选稿:杨宜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