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他是鲁迅的得意弟子,回顾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者陈烟桥
东方网2021-06-27 14:47:45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6月27日报道:你知道中华烟上的“中华”二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革命文艺家、鲁迅先生的得意弟子、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陈烟桥。在建党百年之际,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呐喊——回顾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者陈烟桥”展举行。

展览以“呐喊”为主题,共展出陈烟桥各时期版画作品共70余件,从1930年代初陈烟桥跟随鲁迅从事新兴木刻运动以笔、以刻刀代戈抨击社会现实,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表现社会新风和民生民情的作品,全面展现了陈烟桥一生的艺术成就。

展览同时呈现了新美术运动中新木刻版画这一艺术现象,阐释了新木刻版画在新美术运动中的先驱地位。此外,展览还展出陈烟桥文献、藏书以及陈烟桥木刻工具,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他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及其技法。

回顾近百年的中国美术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由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成为近代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涌现出来的革命艺术家在那风雨飘摇、烽火连天的时代,以刻刀为武器,为唤起民众千百万、为民族解放和革命文艺的兴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成就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进一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和领军人物,陈烟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陈烟桥就活跃在新兴版画的艺术舞台上,是亲炙鲁迅教诲和器重的中国第一代新兴版画家。他用画笔和刻刀,追随鲁迅先生的足迹,投身新兴木刻运动,他向往光明和自由,以刀笔为枪,奋战在民族救亡文艺运动第一线,他执着于艺术,讴歌时代和人民,献身于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陈烟桥一生把木刻艺术与拯救祖国、表现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家必须懂得历史与了解人民,成为人民的英雄代言人”。

在一张鲁迅与青年木刻家的座谈照片,极为珍贵。这是1936年10月8日,鲁迅去世前11天,他带病前往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会,与青年们谈了足足三小时,照片中的背对画面的便是陈烟桥。

从1932年到1936年鲁迅逝世,陈烟桥与鲁迅的书信往来就多达20余封。现存有鲁迅的信札12封(被收入《鲁迅全集》)。鲁迅从木刻的技法、构图到创作思想等方面,都给予陈烟桥具体中肯的指导。

鲁迅自费编印中国新兴木刻的第一本选集——《木刻纪程》,收录1933年至1934年8位作者的24幅黑白木刻作品,陈烟桥是作者之一。

陈烟桥创作了大量的鲁迅主题版画作品,表现出鲁迅对当时文艺界的引领作用和指导地位,并以鲁迅为当世时代精神的代表之一,刻画出鲁迅忧国忧民、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以笔代戈的民族心魂。而在鲁迅逝世后的大量作品,也表达了陈烟桥对鲁迅的怀念。

纵观陈烟桥一生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不仅呈现一定的时代面貌,更注重艺术作品中人文主义的关怀,对于现实主义的坚持以及致力于民族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在整个中国版画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览将展出至7月18日。

作者:熊芳雨
选稿:朱燕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