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这件事她坚持了15年! “80后”党员累计捐献血小板124人份
东方网2021-06-25 20:41:38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6月25日报道:“80后”的陈晔佳从2006年开始做无偿献血志愿者,累计捐献血小板124人份,全血400毫升,与志愿服务“结缘”15年,志愿服务超过3531个小时,同时加入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和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荣获过多次全国和上海市的无偿献血奖项。

献血当然会痛,是什么让陈晔佳坚持了十五年?说起陈晔佳第一次与无偿献血“结缘”,那是2006年的一个下午她路过献血屋,被门口的宣传板报吸引,看到病床上的孩子无助而期盼的眼神仿佛是种求救信号,让她心灵震撼……在献血屋工作人员的招募下,她第一次走进献血屋。坐上采血椅献血的那一刻,未曾想过“用血”这事会来的那么快。

在她刚明白献血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噩耗也随之到来……奶奶因胃出血昏迷,送医抢救,医生当即开具病危通知,作为家属的她顿时懵了,问医生:“还能救吗?”医生说:“病人血色素太低要输血后才知是否有救,但现在医院血库的血液数为零。”顿时她体会到“有钱买不到血液”是怎样的心情。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在健康的情况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不让悲剧在其他家庭重演。

一次去儿童医院看望血液病患儿,与病魔斗争的孩子们身体虚弱,有的头发也脱落了,但他们依然面带微笑,对生活充满希望。一个坐着轮椅来参加活动的孩子全程都笑着,父亲不停为他拍照。游戏中,孩子拉着陈晔佳的手问:“姐姐,是你们给我献的血吗?”陈晔佳回答:“是呀!”孩子认真地说:“我可能活不了多久,还是谢谢你们能救我。”听完,孩子身后的父亲已泪流满面,看着孩子稚气的脸庞,在场志愿者们眼眶也湿润了。孩子真切的话语,也坚定了陈晔佳继续无偿献血的信念。

“一点点的疼痛和挽救他人的生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陈晔佳说。有人问:“献血会上瘾吗?”她回答,献血不会上瘾,献爱心一定会上瘾。

2020年恰好是陈晔佳入党10年,2月她主动参加“赤诚青春 为爱举手”上海青年献血的行动中。3月又积极投身到虹桥机场防控境外输入疫情工作中,面临病毒感染危险她没有退缩,穿上闷热的防护服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用爱心、细心、耐心为入境静安区的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脸上深深的印痕成为她最美的“妆容”。

陈晔佳告诉记者,由于航班落地后旅客需逐一登记,再分流至各区工作组,作为登记信息的她要直接接触旅客的护照,表格等随身物品,和他们面对面交流。有些旅客所在航班上有发热病人,说一点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有被感染风险,唯有认真审核资料,详细询问入境旅客14天内的旅居史等信息并做好登记,告知每一位到摊位前的旅客留验和隔离要求,对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旅客劝说其集中隔离。

为了避免信息有误,她的手机始终开着查询软件,以便核对住址和所在街镇信息,旅客登记的手机号也要当面打一遍,确定能打通,如没有国内手机号码,必须登记其家人信息再打电话确认,登记结束由同事护送旅客上指定的接送大巴车。

在防疫工作的三个星期,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带头做好示范,肩上承载的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当虹桥机场的入境防疫工作结束后,陈晔佳突然发现,城市里喧哗的汽车鸣笛声有多么亲切,时常在身边唠叨的人有多么珍贵,原来往日里看似平淡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她说:“逆行坚守虽然辛苦,这却是一个上海公民、一个青年志愿者、一名党员的职责。”

陈晔佳说,我理解的志愿者精神是:坚强、乐观、奉献、传承。现在她的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是无偿献血志愿者,每年固定参与无偿献血以外,节假日在流动献血车或献血屋附近,向路人宣传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为缓解用血紧缺尽一份力。还会不定期组织开展些志愿者活动,拓展、竞赛等增强团队凝聚力。第二是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首先加入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成为一名等待配型的志愿者,在献血点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以外,配合团队做好入库登记,前往指定医院陪护白血病患儿和定点移植医院看望捐献的供者等。

基本每月周末,陈晔佳都会抽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的第一天她都会去做志愿者。坚持近15年,志愿服务已融入她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80后”有过发问,担心他们是不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生活在幸福的摇篮里,缺少磨砺。似乎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享逸的惰性和不被外人所理解的“任性”。其实不然,他们也同样拥有一颗为社会担责的责任心,以及为他人无私奉献的感恩之心。陈晔佳总是勉励自己,尽可能多做一些志愿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感谢这座城市的“陈晔佳们”,是他们用爱心提升了城市软实力的名片。

作者:刘轶琳
选稿:付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