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见过红军的谷子期票、小米票吗?来看这里的“枪杆子与钱袋子”
东方网2021-06-23 23:25:08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6月23日报道:借谷证、红军粮票、谷子期票、小米票……这些票据都是什么?这些票据都长成什么样子?这些票据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可以在6月23日揭幕的上海财经大学“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据专题展”中找到答案。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8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和土地革命的不断推进,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深刻认识到:革命想要成功,必须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财经工作始终与武装斗争,根据地、解放区建设紧密结合,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交租交息、减租减息”,再到“耕者有其田”,从统一累进税局部推行到完整税收体系在全国确立,红色财经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借谷证”的故事:借得了谷子,赢得了民心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敌军为了扼杀这即将燎原的红色政权,在军事上、经济上进行了双重封锁,红军的粮食供给变得尤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为了取得临时性的粮食供给,曾向农民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借谷运动,借谷证应运而生。借谷证有由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财政部长邓子恢签发的,有由时任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粮食人民委员(粮食部长)陈谭秋签发的,还有在1934年第三次借谷运动中由毛泽东和张闻天签发的。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干谷100斤

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巧取豪夺、无偿征用老百姓的财物不同,老百姓借粮后持有的借谷证都能够得到足额兑换。在解放后,人民政府仍继续落实当年红军的承诺,兑现了群众手中持有的大量借谷证。一张小小的借谷证,成为了信用的凭证,让我们看到红军、中国共产党既借得了谷子,又赢得了民心。

“统一累进税”的故事:“存粮存款有多少,我样样报周全”

统一累进税,简单说第一是统一,即将各种收入统一于一种办法来收税;第二是累进,即根据总收入的不同等第采用不同的税率。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党初期即倡导实施统一累进税。 1931年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确定统一的累进税,废除国民党军阀政府的一切田赋、丁粮、厘金、苛捐杂税等”,统一累进税曾在苏区进行尝试。

全面抗战时期,为适应敌后抗战的需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针对当时边区财政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党中央精神,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开始实行统一累进税,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累进税条例》,其原则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

晋冀鲁豫边区平顺县、壶关县统累税分数表(1943年)

为了推行统累税边区文艺工作者特意创作了歌曲《报财产》,歌词唱到:“人人都喜欢,笑容布满面,向着那审委会报告财产。村东里有麦田,村西里有菜园,存粮存款有多少,我样样报周全。不虚报来不隐瞒,争取做模范,得儿零叮哟哟!争取做模范。”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累进税政策的实施,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保证了根据地财政工作的平稳运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动员人民以财力物力支援持久抗战,为推动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用流通券”的故事:见证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重大转变

1947年12月,中央军委作出了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主力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战场的决定。为保障这一战略计划的军需供给,由冀南银行于1948年3月印制了此军用流通券。

1948年冀南银行印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

随着形势的变化,粟裕于1948年4月向党中央提出了改变原定战略部署,集中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背靠解放区,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同意,并由此引出了此后的淮海战役。因此,此流通券见证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重大转变。

据悉,本次专题展从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近150件红色票据,包括土地税票、借谷证、红军粮票、工商税票等,多维度呈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税收和工商业政策的发展和特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展红色财经工作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回顾红色财经发展历程和对革命胜利的重要贡献。

作者:傅文婧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