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了近十年望道研究的最新成果 《陈望道文存全编》新书发布

2021-06-23 23:12:21 作者:傅文婧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6月23日报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陈望道文存全编》(下文简称:《全编》)于6月23日举行新书发布。全书共12卷,400余万字,新收集的文献超过100万字,包含讲义3种,译著(合译)1种,学术文章、随感、论说百余篇,译文14篇,书信40余封。内容全面、导向鲜明、校勘严谨、思想完整,全方位呈现了望道先生的理想信仰、革命实践、学术贡献和教育理念,对学习和传承望道先生始终爱党爱国、忠于信仰、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陈望道文存全编》主编焦扬,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本书顾问委员会委员王荣华,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新闻学院教授、本书顾问委员会委员秦绍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陈望道学生陈光磊,文科资深教授、校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共同为新书揭幕。校党委副书记许征主持此次活动。出席活动的还有复旦大学教师、陈望道儿媳朱良玉,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宏莲等。

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从接受翻译《共产党宣言》任务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一生未变。他对中国学术事业发展贡献卓越,编述著译的成书之作有20余种,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道路,奠定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

据了解,《陈望道文存全编》充分吸纳了近十年望道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了散藏于各类数据库、校档案馆、中华书局、上海档案馆、已出图书著录以及私人收藏的文献。《全编》新收集的文献超过100万字,包含讲义3种,译著(合译)1种,学术文章、随感、论说百余篇,译文14篇,书信40余封。丛书的出版印制也得到顶尖专业团队的支持,无论是设计装帧、纸张选用,还是印刷工艺,每一项制作工艺都精益求精。

今年4月份,陈振新曾转给编辑部三篇望道先生于1918—1919年发表在《救国日报》上的文章。因供稿的友人没有将文章翻拍完全,加上该报发行量太小,编辑四处查询未果,只能遗憾作罢。但没想到的是,就在付印之际,在学校图书馆、朋友的帮助下,陈振新找到了全文内容,并发给了编辑。这三篇录入的文章中,《国民程度促进策》一文是望道先生较早提出语文改革的文章,颇具学术价值。

复旦图书馆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尤其在收集望老在《救国日报》上的文章,付出努力。而出版社在文献的全面性和内容的可靠性、准确性上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不仅在文献校订上花了大量时间,在新史料的全面的收集和发掘上也倾尽心力。“新收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了解望老的学术思想、革命思想、为人为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陈振新说。

今年5月,陈光磊看到了义乌陈望道故居所编的一本册子上载有一篇名为《陈望道谈马克思》的文章。虽然望道先生直接谈马克思的文章十分罕见,但由于没有明确出处,无法收录。在陈光磊与编辑们的努力下,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马克思诞生104周年”,终于在1922年5月6日的《民国日报》上找到了对于望道先生演讲的报道,确定了这篇文章的真实性。

严峰表示,从标题、内容、出处到署名、字词、标点,《陈望道文存全编》一书中的每处细节,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团队都严谨校勘,细致考据。望道先生笔名较多,为保存所收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全编》所收的每一篇论著都清晰地注明望道先生当时所用的笔名。

“雪舫”、“佛突”、“平沙”、“任重”等十多个名字都是陈望道曾用过的笔名,在这个过程中,甄别考据先生笔名就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已收录的众多笔名文章中,有九篇文章用了“Y.D”这个署名,而在大量的资料查阅与核实之后,复旦大学档案馆的陈启明老师发现“Y.D”并非望道先生笔名,而是其他学者的笔名,因此《全编》删除了这九篇文章,从而对已有文献做了重要修正。参与此次编辑出版的工作者也被望道先生的理想信念、博学宏文、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精神所感染和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