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医疗服务“上网” 数字化转型如何帮助医疗机构“拆围墙”?
东方网2021-06-22 17:28:36

东方网通讯员张驰6月22日报道:在过去的2020年,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社会迅速普及,并为抗击疫情发挥了深刻的作用,“数字医疗”也一跃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数字医疗”仍然存在不少痛点;实体医疗机构的“触网”体验,仍然有很多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在“健康中国”战略持续稳步推进的时期,“数字医疗”还能做些什么?

由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CAHA)医疗服务专委会、数字医疗专委会联合主办,曜影医疗承办的“新10年,数字医疗的发展与未来”产业前沿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论坛上,来自综合性医院、非公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企业、保险经纪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多个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及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实体医疗与数字医疗的“联姻”进行了分析、解读与展望,并分享了相关经验。

“有病人问我,为什么医生才能开血常规?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利用数字医疗技术来‘拆围墙’,让病人也可以方便地享受到‘自助式’医疗服务。”

论坛开幕致辞上,CAHA医疗服务专委会会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理宏表示,作为综合性医院,面对数字化变革的浪潮,正在积极求变,努力通过数字医疗技术,为广大病人“拆除”医疗服务的“围墙”。

数字技术对于医疗服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范理宏会长举例说,自己现在利用AI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告诉病人肺部结节的分布、大小等情况,帮助医生完善诊疗,也帮助病人更清楚病情。

但数字技术带给医疗服务的影响不止于此。范理宏会长提出,未来病人可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自助式医疗服务,根据需要安排相关检查,让综合性医院的“围墙”彻底向他们打开。除此之外,智能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设备,还能消除“时间”、“距离”、“环境”等等医疗“围墙”,让健康中国战略切实走进千家万户。

在随后的主题分享中,来自曜影医疗和中山医院的嘉宾都通过实际案例,展现了实体医疗机构如何结合数字医疗技术、让高品质医疗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论坛上,曜影医疗发布了旗下互联网医院的首个版本。作为上海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非公医疗机构,曜影医疗围绕用户需求与痛点,于2021年5月底上线了首个版本的互联网医院。

据介绍,曜影充分利用线下门诊的优质医生资源,采用了“视频”这一可靠性、直观性、互动性都比较高的线上咨询方式,通过医助团队的诊前介入、联合团队的诊后随访、国际特色的双语服务,帮助用户获得方便的高品质医疗服务体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胡嘉禄医生,作为中山医院心内科互联网在线诊疗(e心门诊)的负责人,介绍了“e心门诊”的经验。通过打造“互联网+心血管病”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e心门诊”成功帮助数千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完整的在线健康档案,联合各个科室对患者进行全周期管理,提升了医疗服务体验。此外,基于“e心门诊”打造的心脏专病随访系统,已经服务了1.5万名患者,深受好评。

主题分享环节中,还有来自互联网企业、保险公司以及投资咨询公司的演讲者,也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经验,对数字医疗的未来提出了畅想。

圆心惠保产品部总经理朱云龙先生,介绍了圆心科技如何以患者为核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医-患-药-险服务闭环。通过深入用药场景,圆心科技为用户提供了不同形式的问诊、开药、保险、健康管理等产品,推动普惠型健康保障的升级与普及,力争“让天下没有看不起的病、吃不起的药”。

“我们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我相信未来有一天将汇聚到一起。”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女士,分析了日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提出了打通各方业务、实现整体闭环、创新保险产品等一系列设想。

而安永中国的合伙人宿骅先生,则通过其长期对医疗创新服务的关注与思考,从“居家诊疗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数字医疗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为现场听众展现了不一样的新思路。

作者:通讯员张驰
选稿:顾爽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