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克鼎大盂鼎17年后再相逢 两件国宝正对毛公鼎的全形拓

2021-06-19 06:39:11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吴春伟

大克鼎、大盂鼎,迄今为止有长篇铭文的两件最大青铜鼎,静静地矗立在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内,肃穆庄严。昨天,“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是自2004年大克鼎、大盂鼎合体展览17年后的重逢。

站在两尊大鼎前,捐赠人潘达于的后人潘裕翼感慨万千:“17年前合体展览,我的奶奶潘达于也来了,她说很高兴‘两兄弟又碰头了’。”老人把文物比喻成“兄弟”,是希望文物“活起来”,讲述它们的故事。如果国宝真的会说话,大克鼎、大盂鼎这次相见会说什么?

“它们可能会回忆起1937年的中秋之后,我奶奶带着亲属,将它们打包进仓促制造的木箱,封存在家中不起眼的角落,祈求它们能躲过侵华日军的搜罗抢掠。”潘裕翼说,“它们还可能会谈起1944年的时候,当时的木箱早已腐朽。”潘裕翼回忆家人曾提及,当时奶奶带着自己的父亲,用废旧家具和杂物掩藏好两尊鼎,锁进一间小屋里,既不住人也不走人。

“它们一定会说起1951年7月投入新生的祖国怀抱的历史瞬间。”潘裕翼说,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交通不便。奶奶表达捐献国宝的意愿后,大克鼎、大盂鼎“两兄弟”被放进大木板箱内,周围用棉花毯包裹,空隙处再塞满稻草。当时公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苏州火车站派了4个可靠工人一路护送到上海。到了上海,“两兄弟”又坐上了雇佣的胶轮车,被一路拉到了当时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大克鼎、大盂鼎展出,两尊国宝终于和市民见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大盂鼎等125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两个鼎捐献给国家,是它们的命运转折。”潘裕翼说,本来两件国宝由奶奶一个人带着一家人保护,如今它们有了最好的归宿。

2004年,潘达于老人百岁寿辰,两家博物馆特意举办展览,让两鼎“合体”。再见“两兄弟”,老人在家人搀扶下从轮椅上下来,围着两件国宝走了一圈,用苏州话说:“实在太好了,一点都没有变,一点都没有变!”

潘裕翼说,大克鼎、大盂鼎“两兄弟”再聚,还会憧憬何时能与海峡对岸的毛公鼎团圆。清朝末年起,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就并称“海内三宝”,目前毛公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展厅里大克鼎、大盂鼎的正对面,就是毛公鼎的全形拓。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期盼总有一天,“海内三宝”能汇聚一堂。

“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将延续至7月18日,随后盂克双鼎将双双北上,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上海市副市长陈通出席昨天的开幕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