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如何“从无到有”?听亲历者讲述百年上海工业故事
东方网2021-06-11 16:56:54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6月11日报道:“60多年前,我来到上海,在江南造船厂,开始参与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设计建造……1961年,我们第一台自主研制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成功面世!”96岁高龄的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万吨水压机副总设计师林宗棠在“百年上海工业亲历者座谈会”视频连线中讲述了万吨水压机在20世纪60年代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研制成功的故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今天下午,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举行“百年上海工业亲历者座谈会”,邀请了上海工业各个历史时期的英模人物、先进典型及老领导、老专家、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回眸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00年来在创业、创造、创新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继承上海工业传统,为加快打造未来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做优“五型经济”,推进上海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当时除了总设计师沈鸿在前苏联见过万吨水压机,其他人连它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上海锻造协会名誉会长、原上海重型机器厂厂长杭鹏飞对这段历史也颇有感怀。没有专家、人手少、水平不高,只能靠着一股执着的劲儿,翻遍国内外能拿到手的所有技术资料,用纸片、竹竿、沙土做模型,一遍遍反复试验。一年半时间终于完成设计,前后绘制大小图纸万余张,光图纸重量就达到1.5吨。

普通焊接方法要花30年,公关组一遍遍试验“电渣焊”新技术,最终掌握,成功运用。起重机、千斤顶难以搬运重型部件,就在长木滑板上涂上厚厚的牛油,把一件件上百吨部件拖进加工车间。为了抢时间,工人们在炉内温度400摄氏度时开始拆炉门,3万块耐火砖不间断拆了7小时,许多人头发眉毛都烧焦了。历经三年艰苦奋斗,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终于建造成功。

如今,在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厂区内,这台六七层楼高的水压机至今仍然在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发挥着作用。林宗棠老先生说,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填补了一项项技术空白,作出了贡献,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璋与钟表打交道44年了。座谈会上,他带来了不同年代生产的“上海牌”手表,深情讲述了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上海牌”手表所走过的六十五年创业历程。他指出,一块“上海牌”手表某种意义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群众当家做主人,发挥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书写民族老品牌励精图治的奋斗史,永不言败的创业史,自我突破的开拓史。

曾任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陈祥麟结合自己参与领导上海通用汽车项目筹备、建设和发展的亲生经历,生动讲述了上海汽车人居安思危,不失时机,依靠顽强的坚韧性,矢志不渝,屡可难关,使上海汽车工业迈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中国轿车制造与世界同步的历史过程。

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公司原总裁管彤贤讲述了自己59岁开始带领振华人,通过18年的努力,实现振华港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80%的经历。从而折射出了上海工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之路的进取精神。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培璋讲述了当年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其主持上海化工区围海造地和基建工作的情景。他总结道,通过科学的决策与大家的共同奋斗,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透过本市化工行业发展历程,反映了上海工业始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传统。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原总裁姜光裕回忆了上世纪末,上海纺织行业进行产业转型,通过“断臂求生”,实现“凤凰涅槃”的往事。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葛文耀介绍了了上海家化的发展历程;上海锻造协会名誉会长杭鹏飞讲述了“上海三台锻造压机”的故事,都反映了上海工业在党的领导下,突破创新、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

市十届政协主席蒋以任参加了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上海工业的百年历程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他也激励大家,“十四五”时期上海工业应当肩负起新使命、新担当,通过共同努力,为不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史教育最生动的是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管维镛主持座谈会。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让年轻一代赓续上海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乘势而上、勇挑重担,敢啃最硬的骨头,攀登新高峰,创造新奇迹。

作者:王佳燕
选稿:唐心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