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迎建校116周年,复旦大学第55届科学报告会暨校庆学术文化周开幕
东方网2021-05-26 14:35:21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26日报道:扣时代脉搏,弘学术精神,拓学科内涵,树文化自信。时值复旦大学建校116周年之际,复旦大学第55届科学报告会于5月25日举行,校庆学术文化周同期开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出席报告会并致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经济学院教授张晖明、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林伟、微电子学院教授曾璇、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徐彦辉分别作为文、社、理、工、医各学科代表,先后以《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学人的国家使命》《数学助力人工智能》《博学笃志求索中国芯》《探索基因表达的启动过程》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结合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需求,解析学科前沿,分享治学心得,并与现场师生交流。

金力在致辞中指出,校庆期间举行科学报告会是复旦大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弘扬科学精神、鼓励科研创新的具体举措。办好科学报告会,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与推进校风学风与师德师风紧密结合,着眼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国家民族使命担当、掌握未来、敢争第一的复旦人。

“一种学术真正的成熟总意味着它要在特定的阶段摆脱‘学徒状态’并且开始获得自我主张。”吴晓明从新的历史方位讲起,强调中国学术也要经历“获得自我主张”的重要转变。他指出,唯物史观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当中的引领意义,就在于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能够深入到社会现实之中。“当今中国的学术,特别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是说仅有一点中国色彩、中国元素的哲学社会科学,而是指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为只有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能够立足于自身之上。”

张晖明强调,经济学理论在“软实力”构建中具有特殊地位,“进一步推进经济理论的创新,中国经济学人有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对此,他从三方面分享了作为中国经济学人对所开展研究的具体思考:思想理论向度上,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学术实践向度上,真正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机制,要有深刻的透析能力,打磨读懂的工具;成果表现向度上,真正开拓能够深刻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能够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系统性学说”,增强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林伟从“数学”和“人工智能”分别是什么讲起,从“面向数据的新型智能算法的开发”“新型机器学习框架与理论的发展”“仿人智能和群体智能的实现”三个方面解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相关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他更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工作。“充分发挥文、社、理、工、医五轮驱动,对标国家人工智能规划,瞄准基础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体系,我们建立了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生专业,相信将对于人工智能学科和整个领域的推进起到关键作用。”他还分享了自己写作的三行情诗:“你是数学/我是AI/因为有了你,我才有了心智,有了才情。”

“我所在的实验室有着光荣传统,从黄昆院士和谢希德院士开创半导体物理学科,到唐璞山先生创办CAD实验室……”作为一名求学、工作都在复旦的“老复旦人”,曾璇回顾了复旦集成电路学科史以及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引。集成电路是现在智能技术的基石。结合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她介绍了所在团队开展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她说:“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新的技术,为我们国家集成电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体系。这是我们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使命传承,她希望更多年轻的老师和同学们加入队伍,为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细胞是一个大千世界,里面异彩纷呈。我们身体当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的蛋白质表达情况不同。整个基因表达调控也是细胞命运从胚胎发育成为成体的整个过程,这是最为核心的,也是动态变化的,基因表达异常也会直接造成疾病。”徐彦辉带领师生们走近结构生物学,探索基因表达的启动过程,感受生命的美妙。从去年年初至今,他带领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4篇长文,揭示了转录起始的基本机制,其中一部分成果颠覆了经典教科书上对于启动子识别的传统看法,也为调控和干预疾病的异常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作者:傅文婧
选稿:魏政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