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打造高端“碳中和”智库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成立
东方网2021-05-23 09:13:25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23日报道: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控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为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对接新发展理念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并举办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0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低碳技术与碳中和发展路径等热点开展交流研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涵盖能源、经济、社会、文化、气候和环境等众多领域。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严峻挑战之下,我国必须加速推进面向碳中和的能源革命,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方面实现新跨越和新突破。在此背景下,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对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院定位于“碳中和”高端智库和“碳中和”技术促进,对内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官产学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突出的跨学科优势、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合作经验,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服务于中国以及全球碳中和的能力,力争成为国内权威高端“碳中和”智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碳中和”研究机构。

在“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00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热点议题。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苏义脑院士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为题发表演讲。苏义脑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变革的方向,并强调了开展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院士带来主旨演讲—“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变革与上海交通大学相关研究”。黄震前瞻性地展示了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的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介绍了碳中和发展研究院的定位、功能和发展方向。

特邀报告环节中,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研究员带来第一个报告—“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低碳转型”。周大地指出,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相比于整个能源行业,电力行业零碳化的紧迫性更强。接着,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带来报告—“全国碳市场设计与未来发展”。张希良建议,我国应立足减排承诺、排放结构、市场化条件等国情,分阶段完善全国碳市场设计,充分发挥碳市场主体作用,开展碳市场与碳税两种政策工具协同实施的研究。

作者:傅文婧
选稿:顾爽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