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中巴建交迎来70年,来看三位“巴铁”小伙安家上海的故事
东方网2021-05-21 16:36:59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21日报道: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70年来,两国并肩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今年恰逢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留学生的培养教育书写了许多中巴师生间的生动故事,深化两国“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全天候友谊。他们是“90后”“00后”和“10后”,是不同年代留学东华的巴基斯坦人,也是中巴友谊的播种者和传播者。

“巴铁”小伙成中国女婿

赞布汗(Aurang Zeb Khan),东华大学1991级纺织工程专业校友,1991年被巴基斯坦公派到东华大学(时名中国纺织大学)学习,毕业后他一直在中国从事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二十多年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赞布汗已经是一个“中国通”,他的爱人是东华校友,他也是地道的中国女婿。作为一个资深网民,赞布汗在中国已经养成了网购的习惯,他目睹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中国方便快捷的网购生活,于是萌生了把中国电商模式搬到巴基斯坦的想法。

赞布汗将中国的手机数码产品带入当地

赞布汗可以说是最熟悉中国电商的巴基斯坦人,独创了B2B2C跨境模式。巴基斯坦是一个人口大国,共计2亿多人口。2015年,巴基斯坦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2017年开始,来自中国的华为、OPPO、VIVO纷纷进入巴基斯坦市场,赞布汗抓住市场先机,由他创办的上海骐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积极作为,旗下新零售Shoplus解决方案通过B2B2C跨境出口电商模式,整合全球供应链与当地零售终端对接,同时配套海外仓储、物流配送及支付等增值服务。目前,Shoplus深耕当地手机数码品类,在巴基斯坦B2B电商领域独树一帜,排名遥遥领先。

赞布汗在东华大学建校60周年时返回母校

2011年,在东华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赞布汗返回母校,在松江校区参加了庆祝大会,他和留学生校友欢聚一堂,重温旧时读书时光,还获得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颁发的优秀校友荣誉证书。赞布汗讲到,东华大学即将迎来70周年生日,祝愿母校越办越好,未来更加辉煌。

学霸“安家”在东华

弗拉兹(Faraz Naeem)是东华大学2009级纺织工程专业博士,也是目前东华大学的一名外籍教师。弗拉兹从小成绩优异,希望能够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他说:“我申请了很多学校,东华大学是第一个给我回复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的留学目的地。2009年8月22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中国同学们也在随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帮助我攻克语言关、专业关。”有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再加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专业研究设备、舒适的研究环境,弗拉兹潜心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2009年至2013年在东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弗拉兹发表了约30篇SCI论文,成为东华大学发表论文最多的博士留学生。从东华大学毕业后,弗拉兹又攻读了一个数学博士学位,还获得博士后工作机会。此后,虽有很多知名大学邀请弗拉兹去担任外籍教师,但是在东华大学抛出橄榄枝后,弗拉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母校任教。

弗拉兹给学生上数学课

“我要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为中国,为世界做出贡献。我热爱东华我的第二个家,正是这种热爱,让我有了不竭的动力教授学生。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我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他们用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的成绩回报了我。在我教过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他们有的从商,有的从教,有的从医。但是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很多学生毕业后回到学校,跟我聊起他们的工作,都会告诉我,很感谢我当时教他们的知识,现在他们把它运用在商业模型的数学预测上,用在教授学生上,用在医疗的大数据推测上。看到这些,我觉得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直到现在我还在为了我的梦想奋斗的路上,梦想不灭,奋斗不止。在东华,我会继续为梦想奋斗!”

进博会上“巴铁”小伙飙中文

帅明(Muhammad Ather Iqbal Hussain),是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在读博士,专业是控制工程。“很多人问我是谁帮忙取的名字,可能是老师觉得我又帅又聪明所以取给我帅明这个名字。”帅明来中国的第一感受就是交通很发达,“巴基斯坦没有这么好的交通方式,也没有这么好的路,中国的高铁、动车和地铁很方便。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年轻人朝气蓬勃,老年人颐养天年。”

帅明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接受采访

刚来中国,由于语言不通,帅明在帅明看来,到中国留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如果没有学习汉语,他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机会。帅明计划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他说妹妹也在中国读研究生,家人很支持他们来这边生活和学习。“中国给了我机会,也让我相信生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我特别希望能继续留在中国生活。”遇到了许多问题、倍感压力,但他特别乐观,努力学习汉语,克服了许多困难。2019年,他通过面试成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志愿者。31岁的年纪在进博会的非长期岗位志愿者里算得上是老大哥,谈及为什么如此“高龄”还要来申请当“小叶子”,他的回答很简洁:“我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帅明热情、认真和负责的工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服务期间,他还受到上海市领导的亲切慰问和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他说,“我很荣幸代表东华大学和我的祖国巴基斯坦参加CIIE,还是一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志愿者,我一生中从未遇到这样的机会,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宝贵的经历”。

帅明在练习太极拳

帅明也是位“洋学霸”,读博期间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来华留学生荣誉称号,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3篇,毕业论文也即将完成。“中国的朋友很善良,老师们很热情,我在中国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一起交流学习,还一起出去旅游走遍了中国二十多个城市。”帅明在东华大学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包粽子、剪纸、刻纸和石头彩绘,还有龙舟和太极拳等,他带领东华大学的留学生参加了第一届上海高校国际学生太极拳友谊赛并且获得了二等奖。

作者:傅文婧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