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最佳观景台”上海大厦、“亚洲第一公寓”河滨大楼 这套新书带你追寻北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
东方网2021-05-21 11:55:16

5月20日,“爱上北外滩”系列新书读者见面会在上海大厦举行。丛书主编、上海史专家熊月之说:“这套书把城市的历史和温度带给了人民,当我们来到这四座建筑参观时,就能感受到人文情怀和底蕴。”

4册、近1000页、83万字、560幅各类图照……“爱上北外滩”系列由虹口区档案馆、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撰,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推出。该系列对四座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的文化内涵做了独立展示,带领读者了解“最佳观景台”上海大厦、“远东第一大厅”上海邮政大楼、“亚洲第一公寓”河滨大楼和“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旅馆”浦江饭店的历史变迁和风云往事。

熊月之总结,这套书得以推出离不开四个“精心”:精心策划,这四座建筑是展示上海会客厅风采的地方,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标志性,策划成书极有意义;精心组织,四位作者多年从事上海历史文化研究,同时热爱上海,促成了这套书的编撰;精心撰写,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档案、报刊资料、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口述历史;精心出版,这套书从编辑到装帧都十分大气精致,设计风格具有历史感。

“对于上海大厦而言,我既是一个参观者,又是一位研究者。”《上海大厦》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用细腻动人的笔触,讲述了上海大厦的建造设计、经营方式、在战火中的磨难,以及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将这座经历了80多年风雨的北外滩优秀历史建筑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表示,不少人对上海大厦耳熟能详,对它的历史却是雾里看花。在《上海大厦》一书中,不仅有详细的大厦历史,也是上海变迁的缩影。

上海是中国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大楼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邮政大楼,有着“远东第一大厅”的美誉。当代上海研究所研究人员黄婷所著《上海邮政大楼》以翔实的史料和精美的历史照片,展现上海邮政大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记忆。撰写过程中,黄婷多次实地考察,多方查找资料,多次咨询大楼的工作人员,最后才将这本书呈现给读者。

河滨大楼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建造时,依据不规则地形,平面作连续“∽”形设计,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建成后,时称“亚洲第一公寓”,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等影业机构,均在河滨大楼建立过机构。上海市档案馆保管部副主任彭晓亮所著《河滨大楼》以建筑、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从大楼的建造到大楼的用途,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各类机构、团体、文化名人与河滨大楼的关系。期间,他对河滨大楼开建和建成的时间反复考证,最后才得出了河滨大楼于1930年底开建、1932年上半年建成的结论。此外,他还采访了河滨大楼多位居民,力求真实详尽。

位于外白渡桥东侧的浦江饭店,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埃德加•斯诺、萧伯纳等中外名人曾经入住,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盏电灯、接通了中国第一部电话,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这里开业。外滩影像装置艺术家肖可霄所著《浦江饭店》以它的历史、文化名人为切入点,记录在这里发生的历史点滴,和文化名人的往来轶事,并收录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现浦江饭店的前世今生。肖可霄认为,浦江饭店是一个经典海派建筑的视觉符号。他曾经坐了1000次公交车,只为拍摄浦江饭店的照片。

作者:包永婷
选稿:何佳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