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半个世纪师生、父子接力著史书 《中国断代史系列》有何“魔力”?
东方网2021-05-17 20:07:32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17日报道:“别人都说‘我是听你的歌、看你的剧长大的’,我是看着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走上研究之路的。”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清史》作者南炳文说。

时隔近20年,《中国断代史系列》这套绝版多年的经典之作装帧一新,再次以完整的面貌与读者见面。5月18日上午,上海人民出版社举办《中国断代史系列》出版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探讨如何在这套品牌丛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中国断代史系列》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几代编辑接力半个多世纪完成的系统工程,是与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萧克主编的《中华文化通志》、周谷城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并列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几大标志性史学工程之一。这套书内容简明、文字流畅,体现了新的唯物史观,具有向大众普及知识的显著特点,因而受到读者的欢迎,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2019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的最新版“中国断代史系列”,共13卷17册,包括了郑天挺、南炳文联合主编的《清史》,让这套以权威著称的经典之作有了一个厚重的收尾。

《中国断代史系列》涵盖了中华远古史前文化到清代,荟萃中国众多史学界一流学者经年治学成果,完整系统地纵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盛衰演进,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史学研究学术价值最高的断代史系列专著。

这套书始编于20世纪50年代,历时50年之久,经数代人之手,于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半个多世纪里,不仅作者经历了师生、父子的易代,编辑同样经历了数代变迁。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断代史系列”是新中国历史学家在前人基础上,吸纳田野考古等新史料,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文明所做的一项全新、厚重的总结。

座谈会上,丛书作者代表南炳文表示,这套丛书得来不易,是出版社长期规划和精心努力的成果,在现有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中应该是最厚重的,学术过硬,内容权威。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殷商史》作者胡振宇也畅谈与本书结缘的心路历程。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称,《中国断代史系列》是老一辈历史学家毕生研究成果的积累,代表了他们长期研究的最高水平,达到了当时的断代史书写的最高水准,权威严谨,很多高校师生包括他本人都从这套书中受益。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说,自吕思勉、钱穆、范文澜以后,独立完成通史性断代史著作的学者已不多见,这缘于史学研究的专门化和深化。“能出版这样一套代表当时最高学术水准的《中国断代史丛书》,展示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长远眼光和学术坚持,建议出版社今后从队伍建设和丛书定位两方面,与时俱进,继续发扬编纂这套丛书的精神。”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一致认为《中国断代史丛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并为丛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历史类读物一直受到中国读者的高度关注,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读历史,这离不开历史学者对学术方向、学术质量的坚持,也离不开与大众喜好的结合。”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表示,这次能把《中国断代史丛书》完整再版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展示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历史学术出版方面的决定和意志。

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迎来建社70周年的纪念日。本次会议既是一次学术座谈会,也是庆祝上海人民出版社建社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始终坚持“以专业学术打造出版品牌,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风尚”,编辑出版更多有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精品力作。

作者:包永婷
选稿:潘丽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