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瞄准脑科学“大”问题 带领研究组坚定前行

2021-05-08 08:46:54 作者:郜阳 来源:新民晚报

资料图: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png

资料图: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大圣”作为主角,曾两度登上中国年度科学十大进展。掌握“硬核”核移植技术的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真,都是团队里不可或缺的那一员。

这位中心曾经最年轻研究组长的名字,出现在了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名单上。五一假期里,得知这一消息的刘真,正在实验室里加班。荣誉面前,潜心致研的刘真早已宠辱不惊。

最近更让他欣喜的,是千余只实验猴从苏州“老家”全部搬来了松江的“新家”,更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难题等待着这个年轻人去破解。

更看好国内科研的土壤

2018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球科学界,这是当年最令人瞩目的科技进展之一。重大突破的背后,是一支自嘲“没喝过洋墨水”的团队,刘真正是其中一员。

时间倒退回11年前,山东潍坊小伙刘真考入了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加入导师孙强带领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这是个肯干、要强的小伙子,到博士毕业那年,他已经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关于自闭症转基因猴的研究成果——这也是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如此优异的学术成绩,申请国外顶级实验室完全没有问题。

这曾经也是生命科学领域大多数年轻人毕业后理想的成长轨迹——到知名的国外实验室当博士后深造,出一两篇好文章,有了人才的“帽子”后,申请回国。此时,研究经费的支持、安家落户的优惠政策也会跟来。

要说没有迟疑,刘真自己也不相信。但他也很清楚,选择出国,多半没法继续“克隆猴制作”这样的项目,只能换方向做“短、平、快”的项目。可他不忍放弃非人灵长类研究——这是当时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神经所)重点布局的突破方向,他渴望参与其中。

刘真找到了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他的疑惑很简单:是不是必须要有国外发论文的履历才能留下。蒲慕明的回答打消了这个年轻人的所有顾虑:“在我们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只看有没有好的工作,不看是否有留学经历。”

“国内的科研条件已不同以往,国家对人才培养也更加重视,在国内做出越来越多世界领先的成果是必然趋势。”如何选择,刘真已经没有了犹豫,“在我看来,没有哪个地方能比脑智卓越中心为我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支持。”

2018年7月,在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8个多月后,30岁的刘真在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的博士后工作只做了一年就提前出站,被正式聘任为研究员,成为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的一名研究组组长。

图说:刘真指导研究生实验 新民晚报记者 董纯蕾 摄.png

图说:刘真指导研究生实验 新民晚报记者 董纯蕾 摄

年轻组长瞄向“大问题”

实验设备很快到位,不到两个月时间,研究组已经运转得有模有样了。刘真的实验室约130平方米,配备了5名员工,每年招1到2个学生,如今已有了近20人的规模。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刘真也按着既定计划,完成了研究组的顺利过渡,同时有步骤地开启一些他感兴趣的课题。“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而且超过了预期。”刘真的话语里流露着兴奋。

前不久,他参与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这是一项减少食蟹猴繁殖传代时间的技术,我们将自然繁育通常需要的四五年缩短至不到两年,而且还解决了精巢异种移植繁殖加速技术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率低的问题。”他告诉记者。

要知道,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而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将为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猴子的自然繁育时间很长,对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说时间成本太高了。”刘真说。看起来,这是项需求倒逼的突破。“更何况,繁殖的第一代转基因猴是嵌合体,我们还需要繁殖子代猴增强科学研究数据的有效性。研究生只有五六年的科研时间,根本等不到子代猴的有效数据。”

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为研究组负责人,刘真的“操心”也多了起来:确定课题方向、管理实验室,还有培养学生。如今的刘真,正学着当年孙强教他的模样,带领实验室不断前进。他会告诉学生:要时刻做好准备,才能把握机会;也要让他们知道,失败是常态,科研重在坚持。

“重大问题”,是深深植根在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大家都意识到,要有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就要做脑科学领域从长远角度需要突破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中心在实验室设备、经费方面都给重点布局研究方向的研究组长很大的支持,且短期没有很严格的量化考核。不过,中心实行着严格的“4+2” 国际学术评审制度,为新进的研究组长创造了一个宽严相济的科研环境,鼓励科研人员聚焦、攻克重大科学问题。担任研究组长4年后会做一次评审,涉及实验经费,其中,研究组在攻克重大科学问题时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为中心长远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再过2年,由中心聘请的国际评审委员会进行正式考核,决定去留。 

马上就要迎来“期中考试”了,刘真却一如既往的坦然。如今的研究组正“一分为二”——一部分配合中心科学布局,开展非人灵长类疾病和工具模型的攻关;另一半则朝着胚胎发育的方向努力。如他的微信签名“还远不够努力”一样,这个年轻人正以身作则,在这条任重道远的路上坚定走下去。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