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收藏300余件明清家具 他将传统家具美学从书中带到上海书城

2021-05-05 20:56:12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杨宜修

王国卿(图左)携新书《明木清华——中国明清家具》和藏品做客“全国新书发布厅”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5日报道:鹿角椅、交椅、平头案……一批珍贵的明清黄花梨家具亮相上海书城福州路店,这些都是沪上藏家王国卿所收藏。今天下午,王国卿携新书《明木清华——中国明清家具》和藏品做客“全国新书发布厅”,与读者分享有趣的家具知识,讲述他的收藏故事。

王国卿195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曾在日本西武集团从事艺术品事务。原本在家中就收到父亲的影响接触古代瓷器,后十年留日,耳濡目染日本收藏界对中国古董的热爱,激发了王国卿走上收藏之路。尤在明清家具收藏、鉴赏、研究方面,他有独到之处,被誉为“明清家具收藏第一人”。

在王国卿看来,家具样式的演变是文明演进生活方式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家具从汉代就引入外来文化,到宋代达到顶峰,明清则是家具选用木材最好的时期。左边展示的明代万历柜,上虚下实,方便文人用来把玩、显摆文玩。到了清代晚期的龙凤藏宝柜,开口变成移门、抽屉,人们喜欢把东西藏起来。”

二十多年来,王国卿收藏明清家具多达三百余件。 从造型风格、制作技艺来看,明末清初的明式家具追求简约、典雅,雍正、乾隆时期的清式家具则转而以华丽、繁复为美。

对于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最早是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家具之于造型艺术的审美、之于历史文化的价值,从此得以彰显并有了专业的分析。如今,王国卿所著《明木清华——中国明清家具》,分为“形”、“作”、“饰”、“调”、“观”五个方面,讲述、剖析中国古典家具的外在特征和隐秘内涵,揭示其现代意蕴,将传统美学融入当下生活。书中所载246幅藏品图录,均是其藏品中的精品,材质多为黄花梨、紫檀木等,类别覆盖床塌、椅凳、桌、案、几、屏联、箱柜、台架等。

可以说,家具史既是人类文明的记载,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看一件家具,可以想像古人如何生活、如何使用。王国卿以所坐的交椅为例,汉代以前称之为“马扎”,到了宋代,能工巧匠将它做了个圈、加了块背板,就变成了现在的交椅。“交椅在宋代的时候就是行军打仗时最高首领坐的,所以有‘第一把交椅’的美称,并沿用这个说法至今。”

鹿角椅

而活动现场另一侧摆放的鹿角椅,则是清代特有的产物。王国卿介绍,“据说乾隆皇帝喜欢狩猎,每次狩猎回来都会找人做一件百里挑一的鹿角椅,工艺非常复杂。鹿角的粗细、高低都要经过挑选,所以又说这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坐具之一。”

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会长杨志刚为《明木清华——中国明清家具》所作序言中写到,“一部家具史,折射着文明演进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大历史”。从明之“木”到清之“华”,该书既是一册珍贵的明清家具鉴赏图录,更是一部横跨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与文学的融通之作。作者打通了家具与文学、书画等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藩篱,实现了审美上的通感,带领读者展开一场高品质的、令人愉悦的审美活动。

据悉,王国卿有个习惯,睡不着的时候便会欣赏这些藏品。他说:“和古人对话,是一种享受,我一直在思考他们是怎么设计家具,用什么工具做出来的。从古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现在就是把它守护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