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于和伟:一张老照片让我“认识”陈独秀,“出圈”之作可以这样演
东方网2021-04-29 11:24:17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29日报道:“我也没想到《觉醒年代》会’出圈’出到这个程度”,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的“让红色精神浸润新时代青年的心灵”主题对谈上,热播剧目《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回到母校,与导演毛卫宁一起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党课,他们聚焦了同一个人,陈独秀。

在于和伟的演艺生涯中,三次饰演陈独秀。此前,在电视剧《中国1921》中,于和伟曾扮演1918年到1921年间的陈独秀,其后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于和伟饰演了1927年的陈独秀。此番在《觉醒年代》,于和伟扮演的则是从1915年到1921年这七年间的陈独秀。

因为《觉醒年代》讲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故事,这一阶段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线索贯穿始终,也使得陈独秀在这幅历史画卷中格外浓墨重彩。于和伟说,这让他此次表演不同于之前,此番陈独秀也更为丰富细腻。

为演好陈独秀,于和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有一张照片让他深受启发。那是在北大校园里的一张合影,照片中有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人,每个人都站得规规矩矩,只有陈独秀,把一只脚伸到蔡元培面前。“原来陈独秀是这样的,特立独行,旷达狂狷”,于和伟想着,虽然这样的性格暂时没有机会在文艺作品中展现,但通过民国知识分子的日记、留存的资料记载,还是能隐约窥见。

演陈独秀难吗?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于和伟说,其实核心就是演一个人。陈独秀不管放在历史长河中,还是某些故事里,都是活生生的人。还记得读表演系时老师教我们的一句话,会演的演人,不会演的演戏。

“这部剧的剧本、文学脚本都非常好,在剧本基础上,陈独秀状态除了是大思想家,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精气神外,还有烟火气,他跟家人、跟孩子、跟朋友之间的对话故事,就非常接地气”。

于和伟清楚记得一个场景,陈独秀与工人葛树贵在厨房包饺子,工人说,“您这个大人物还亲自包饺子啊”,于和伟拍摄时临时加了一句台词,“我还亲自上厕所呢”,效果不错,让不少观众会心一笑。“通过分析陈独秀性格,把这类更生活化台词加进去,观众有了共情,传播才有价值。”

有些遗憾的是,现实中的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到最后也没有像影视剧中那般融洽。“一门三杰,安徽有一条路,叫延乔路,是纪念陈延年、陈乔年的;还有一条路叫集贤路,是纪念陈独秀的。集贤路长,延乔路短,这两条路永远没有交集,但都通向同一个地方繁华大道。”于和伟说,说明大家记住了他们的牺牲与付出,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其实那个年代,中国处于积弱状态,知识分子都想在为救国探索,包括新旧派之争,在《觉醒年代》中并没有把旧派当作反派来写,像辜鸿铭等人,他们依然是爱国的,想用他们的方式救国家,那是他们的觉悟。

辜鸿铭出场时一身清朝遗老装束,在张勋复辟时参与鼓吹帝制,但随着剧情的推动发现他也有令人敬佩的一面,面临解聘危机时拿出真本事开讲《中国人的精神》系列讲座;在北大陷入解聘外教风波时,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死对头一起去英国驻华大使馆谈判。“《觉醒年代》虽然重点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如何走向马克思主义,并相约建党,但也刻画了一大批了不起的觉醒者群像,记录了那个荡气回肠的年代,那群热血奋发的人”,于和伟说。

在导演毛卫宁导演的新剧《百炼成钢》中,也有陈独秀。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是1920到2020年这一百年间的故事,一部完整的共产党萌芽到发展壮大的历史。不过与陈独秀有关的戏份,更多聚焦后半生。晚年在四川江津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到1942年63岁的陈独秀去世。

毛卫宁说,如何串起这百年历史,我们抓住一条线索,就是“牺牲”。共产党的牺牲精神,有别于所有政党。“毛泽东整个家族在革命中牺牲了26个人,1949年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权后,全国只有400多万党员,但已经牺牲了2100万革命者,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毛卫宁感慨,有明确名字记载500多万人,另外1600万人我们都不知晓姓名。

那些隐蔽战线的故事同样值得铭记。几天前“杨靖宇妻子至死都不知道丈夫牺牲”登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赵一曼牺牲后,家人20年后才知道其真实身份,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那个年代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无名英雄很多,信仰真是了不起。”毛卫宁说,拍摄时正值《觉醒年代》播出,全剧组也一起观看并讨论了剧情。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一句话印象最深刻。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作者:熊芳雨
选稿:顾爽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