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绿宝石、戴安娜、薄雾……上海研发出蓝莓种植新技术,300-400元的盆栽它不香吗?
东方网2021-04-24 09:31:52

东方网记者刘辉4月24日报道:眼下,正值暖棚蓝莓成熟的季节。在上海农科院庄行综合实验站的大棚里,用于科研的蓝莓也率先进入采摘期。 

进入棚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绿色蓝莓树,走近一看,一根根蓝莓枝丫被挂满绿的蓝的果子压的弯了腰。在一片片蓝莓花旁,采食一颗果蒂转色变蓝的蓝莓,顿时香气入鼻、甜味入口。 

以上是记者在上海农科院昨日举办的,长三角绿色草莓栽培现场观摩会上看到的情形。 

蓝莓产业前景广阔 

那为何要大力研究小小的蓝莓呢?首先因为从世界蓝莓发展进程和现状来看,中国的蓝莓产业处于发展中阶段,前景广阔,其次蓝莓种植条件苛刻。 

据悉,截至 2020 年底,全国蓝莓栽培面积6.64 万公顷,总产量 34.72 万 吨,鲜果产量23.47 万 吨,己经成为亚洲蓝莓的主要产出国。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占据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的仍是北美蓝毒,而南美蓝莓近几年也在快速发展,占世界蓝莓总产量的24%。 

另外,上海蓝莓栽培以露地为主,由于蓝莓对土壤pH 值要求很高,很多区域都需要改土并添加硫磺粉才能种植蓝莓,长此以往会对土壤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基质+营养液新栽培模式 

“蓝莓和大众熟知的草莓种植一样,都是亩产收益高的经济作物。不同的是,草莓一年种一次且技术成熟,蓝莓则是多年生灌木,并且对酸性土壤条件要求苛刻,研究也处于发展阶段。”上海农科院蓝莓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因此蓝莓的基质加营养液设施栽培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模式植株生长快,种植第二年即可投产,产量高达1500-2000斤一亩。” 

据介绍,混合基质是由泥炭、椰糠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配制,蓝莓定植其中后,摆脱了土壤影响,通过滴灌系统结合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可实现绿色、安全、高效、优质、丰产。这种基质+营养液的栽培模式,为上海地区蓝莓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果蒂部位基本转色变蓝,这是蓝莓成熟且适合采摘的标志,此时蓝莓的品质、风味、香气以及营养价值才能得到全面体现。”在现场采摘一番,记者被一类具有薄荷味道的蓝莓品种吸引。 

据介绍,具有薄荷味道的蓝莓品种叫薄雾,又称密斯提,为1992年美国选育出的品种。平均单果重3.1克,单株果数800个,亩产量553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具有味甜和有香气的特点。 

戴安娜品种

优瑞卡品种

除此之外,专家介绍,绿宝石、优瑞卡、康维尔、比洛克西、戴安娜……都是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品种。当然,他们各有千秋:绿宝石亩产量高,达到963kg;优瑞卡产特大果,平均单果重5.5g,最大单果重8.8g;戴安娜单果重1.38克,可溶性固形物14%为最高,设施内成熟期5月中下旬。 

小蓝莓也有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蓝莓绿色种植对乡村振兴和农业长三角一体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种植下的上海蓝莓成熟期在6、7月份,以农旅采摘为主。如果设施栽培结合加温,可以将成熟期最早提早到3月中旬,持续到6月初,与露地栽培的成熟期正好衔接,丰富上海地区上半年的鲜果供应种类。 

同时早上市的蓝莓价格优势非常明显,3-4月优质蓝莓价格均在80-120元/斤,盆栽的蓝莓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进入家庭,价格可达300-400元一盆。 

上海农科院已与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联合,进行蓝莓采摘、盆栽蓝莓进入家庭的共享种植模式探索,力争在服务市民、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的宏大工程中尽一份力。 

另外,昨天观摩会也吸引了长三角其他三省的蓝莓科研人员代表。其中安徽省怀宁县蓝莓办副主任朱能益介绍,在种植方面,该县蓝莓种植面积5.5万亩,居长三角各县区首位。此次参会也是希望“取经学习”,加速当地蓝莓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按照怀宁县的规划,到2025年,将在全县适合蓝莓生长的10万亩土地上全部种上蓝莓,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作者:刘辉
选稿:潘丽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