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打开了老人的“朋友圈”!

2021-04-19 18:13:30 来源:上海市民政局网站

日前,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

那么这里的爷爷奶奶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拍照片、录视频,再排版成“美篇”、“小年糕”,然后发到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这便是罗学文的日常。罗学文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的一位住养老人,今年已经89岁。

重回杨福院不愿离开

由于子孙工作忙,实在无暇照顾老人,2016年,罗学文的家人为他选择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作为“新家”。刚住进来时,罗学文觉得环境不错,服务也不错,唯一不满意的是和“室友”关系不融洽,于是他选择搬回家,这样又住了两年。在这两年时间,罗学文和子女也考虑过其他养老院,但总觉得不称心。

兜兜转转,2018年春天,罗学文重新回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但这次,一住就是三年。让罗学文选择留下的原因很简单——这回碰上了合得来的“室友”老黄,两位老人相处十分融洽。老黄是江西人,耳朵不好使,平时两人就在房间里各自看报、看电视,需要复杂交流时就用笔写下来。

看着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门口可爱的喷泉造型,水池清澈、绿荫葱葱、鲜花盛开;一旁长椅上,老伙伴们坐着晒太阳......这一切让罗学文觉得住在这里岁月静好。

护理员们的悉心照顾也令人感到温暖。他们中有不少“九零后”,心思很细腻。天冷的时候,他们会在给老人送水前主动用手背测水温;若是老人腿脚肿了,走到哪里,他们都会主动来搀扶;若是晚上起夜频率高,值夜班的护理员便会及时问候:“爷爷怎么了?房间里太冷吗?被子盖得够吗?”

罗学文感慨:“前不久我生病去了趟医院,回来以后,管理人员都来看望我,我明白大家都很关心我,也关心着这里的每一位老人。”

积极报名“银发课堂”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如同一所大学,在这里老人们也要上课。每年春秋两季,福利院里的“银发课堂”就会在走廊里张贴“招生简章”,一共28个班。罗学文一口气报名了书法、唱歌、读报、茶话会四个班,几乎每天都有课。罗学文笑说:“退休前做了几十年的教育系统工作者,人家都管我叫罗老师,没想到年纪大了,‘罗老师’却变成了‘罗同学’。”

2019年,“银发课堂”新设了手机班,教老人们玩转智能手机,还推出了一本教学手册。罗学文自然第一个报名,在这堂课上,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全民K歌”软件。罗学文原本是杨福院合唱队的成员,唱歌是他的爱好。自从学会用智能手机后,他很快自己组建了一支合唱小分队,召集10余名老伙伴,大家不用弹琴,借助手机软件伴奏就能练歌,结果把《茉莉花》《我和我的祖国》等唱成了经典曲目。就此,唱歌成为罗学文最擅长的“学科”之一。

在福利院能玩的可还不止这些。工作人员总把老人们当成孩子。摆在住养大楼大厅里的哈哈镜,让老人们一进门就要照照镜子,笑哈哈;每年重阳节,院方会请来托马斯小火车,带着老人们转圈兜风;院里还爱开游园会,糖人、棉花糖、风车......仿佛一下穿越回童年。

成为“朋友圈”爱好者

在手机班上学会用智能手机以后,罗学文还一直和年轻护理员讨教各种软件的用法。如今,他成了微信朋友圈、美篇、小年糕、抖音等各类社交软件的忠实用户。

手机上的朋友圈,罗学文每天都要发,但他更想打开生活中的朋友圈。罗学文表示,住进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前,害怕寂寞,为此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就怕离开家人后没有朋友,没人说话。然而住进来后,他才发现原来养老院里的生活也会如此让人留恋。他终于明白,只要有身边人的爱,老年生活依旧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可以在欢声笑语中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