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新时代的“钱学森之问”,科技帅才该怎么培养
东方网2021-04-19 15:34:5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19日报道:钱学森有个出名的设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近日上海图书馆举行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说》新书发布会上,高级工程师、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表示,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人民对教育越加重视,新时代下钱学森之问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钱永刚说,其实钱学森之问更准确的表达是“为什么国内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有独特创新的杰出人才?” 创新人才一直是钱学森关注的重点。上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写信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特别提出:“能否加入要培养并选拔能领导科技攻坚的科技帅才这个意思?帅才的确是我们的急需。”什么是“科技帅才”?“科技帅才”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钱学森曾总结:“科技帅才不但要是一方面的专家,而且要能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貌,并且能够联系到经济、政治和社会来考虑问题。”

钱学森给学生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问题

钱永刚透露,长大后才理解父亲当时的艰辛。中国航天初创时,除了钱学森知道火箭导弹是怎么回事以外,百余位大学生,和几十名从全国调来的教授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钱学森当时要找个助手也找不到。

“所以我父亲舍弃了对子女的教育,把全部精力投入这份事业,只有舍,才能保证得。”钱永刚说,所以在我心里,钱学森既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又是非常合格的父亲。“说不合格,是他给我的教诲太少了,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管过我。尤其是上中学时,我的物理学得不好。别人说,你的爸爸可是大科学家。我有时会想跟父亲说,如果您老人家向我多播撒一点爱心,或许现在的我会更有出息一点。另一方面,父亲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成大器、有作为、给国家作出贡献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舍。

钱学森与青少年亲切交流

钱永刚从自身接受到的教育以及晚年钱学森的遗憾谈起,钱老对教育及人才培养非常重视。钱老曾说:“人才问题很重要。现在搞科技的无非是三代人,一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一级的,再有很重要的是三四十岁的人,还有正在学习的二十岁左右的。我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一代比我们强。”钱学森之问,也可以说是钱老晚年的遗憾之一。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关于钱学森的作品很多,如何寻找新的角度?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表示,近期推出的《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就是一本语录体的著作,从“回归祖国”“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0个角度,选编了钱学森的相关谈话、语录,并辅以导读, 当下审视“钱学森之问”,能给今天的读者更多启发。

“钱学森的天才和他的学问成就或许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学习方法、爱国情怀、对祖国的报效之情,是我们能够学习的,” 缪宏说。

作者:熊芳雨
选稿:朱燕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