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城之变 为协调发展,更为实现联动崛起

2021-04-19 11:24:06 作者:解放日报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网站

杭州城“合二拆一改一”

有利于各区域均衡发展,也将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推进

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尘埃落定。“合二、拆一、改一”——上城区、江干区合并为新的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合并为新的拱墅区,余杭区拆分为临平、余杭两区,钱塘新区由功能区转为行政区(钱塘区)。一次性调整这么多区,在浙江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即便放在全国也相当罕见。

变化是从2019年开始的。那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此后,有关部门一度明显放宽了对区划调整的审批,而且每次区划调整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比如前不久洛阳就一下子调整了偃师、孟津、吉利3个县市的区划,一个地级市的市辖区数量达到了空前的7个,甚至超过了省会郑州,这放在以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杭州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城市多是撤县设区,而杭州则是市区内部的区划调整。前者的侧重点在于扩大市辖区的数量和面积,实现资源的聚集,从而做大做强市本级,而杭州则是为了改变市辖区之间“大的太大、小的太小”的问题,辖区数量和市区面积并没有改变。

从1996年滨江区设立算起,25年间杭州已经5次调整行政区划。其中经过前四轮的撤县设区运动,杭州市区面积从430平方公里变为8002.8平方公里,增长了近20倍。曾经“全国省会中市区面积第二小”的杭州,如今已跃居长三角第一,超过了周边上海、南京等全域设区的城市。因此,就市区面积和城市发展空间而言,杭州已经够用了。现在的问题变为市辖区内部设置的不合理,迷你区太多、大区小区体量悬殊,这些都影响到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早在2018年,一份源自杭州财税网站的《关于杭州市行政区划研究的单一来源公示》报告就已指出了这个问题,比如最大的临安区面积是最小的上城区的120倍。此外,萧山、余杭这两大经济强区,撤市设区都过去整整20年了,但还没能融入市区,财政、教育等方面依旧“括号除外”。特别是拥有未来科技城的余杭区,最近这些年每年的新增人口都突破10万,大批高素质精英扎堆于此。不能享受主城的种种优质资源,无疑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杭州的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

此前,杭州已经在钱塘新区进行过这方面的改革尝试。这个由原属萧山的大江东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而成的功能区,自2019年4月4日挂牌以来,其各方面待遇都视同主城区。此次区划调整后,新设立的临平区也将被纳入主城。虽然没能一步到位,但这种“切香肠”的做法,或许更加稳妥,起码有利于杭州东部各板块的协调与崛起。

过去这些年,东西部发展失衡成为困扰杭州的一大问题。虽然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东部的杭嘉湖平原比西面的丘陵地带更适合城市开发,所以杭州早就制定了城市东进战略,甚至市政府都从拱墅区东迁入钱江新城。无奈市场向西,随着2013年阿里西迁,未来科技城等区域爆发式崛起,城西的发展明显好于城东。对此,政府层面曾希望通过在两边分别规划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来兼顾平衡,但效果不彰。究其原因,跟东面临平、大江东等地长期归属余杭和萧山,杭州市政府难以直接介入协调整合有关。

随着临平、钱塘两区纳入主城区,未来将得到更多来自市政府层面的政策加持,这不仅有利于杭州各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也将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无论是上海,还是作为杭州都市圈重要成员的嘉兴、绍兴等市,都位于杭州的东面。主城区的东扩既便于杭州都市圈内部的整合,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沪杭联动,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

娄江新城聚焦“沪太同城”

太仓这座新城紧挨沪苏省界,规划上看齐上海“五个新城”

4月9日,江苏太仓市发布娄江新城总体控制性规划。娄江新城地处太仓主城东部,北至苏昆太高速,西至沈海高速,南至上海界,东至沪苏通铁路,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30万人。

目标是要打造“长三角中德合作示范区、临沪智能制造集聚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区、虹桥商务核心配套区”。从这几个定位来研究这座江苏的新城,能发现它与上海息息相关。

该新城与上海最直接的联系,当然是离得近。娄江新城紧紧挨着沪苏省界,天气好的时候,可以从高处一眼望到上海的楼房;交通也方便,沪苏通铁路太仓站就在这里,太仓白云渡大道对接上海嘉定城北路工程已竣工通车,苏锡常城际铁路与嘉闵线共建段加快推进,未来高铁和轨交能让娄江新城与上海“同城化”。

与上海更密切的还是产业联系。太仓是“中国德企之乡”,集聚了超过360家德国企业,不少德国企业的管理者、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在上海、太仓两地过着“双城记”的生活;1993年,太仓撤县建市,第一家德企就来了。当时,德国大众已落子上海,太仓离上海近,早期进入中国的德企大多数是大众汽车的供应商……

以前一起造汽车,未来太仓可能还要与上海一起造大飞机。今年2月18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太仓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商飞总部设在上海,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等系列机型是国之重器。根据合作协议,中国商飞将发挥主制造商优势,大力支持苏州企业开展机载系统与设备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增材制造、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的科技创新,参与并承接中国商飞零部件配套项目。同时,将实施第二货源开发计划,为在苏州的配套企业提供业务、资源对接支持,指导企业建立设计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适航验证体系,提供航空领域相关标准、规范、程序等技术支持和培育,帮助相关企业找准产业切入点,加快进入航空产业链;支持在苏科研院校成为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搭建产学研检合作平台。

在这方面,娄江新城有其他毗邻上海的苏浙县市其他新城无法比拟的优势,有两所名牌大学的校区坐落于此——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项目预计9月可启用,一路之隔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正稳步推进。近年来,太仓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利用好上海发展大飞机产业的辐射溢出效应,以及近30年太仓对德合作形成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搭建平台,融入上海。2020年,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娄江新城是太仓把握城市未来、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性工程,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前沿阵地。”太仓市长汪香元表示:“真正把娄江新城的最佳区位优势,转化为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打造成为沪太同城化的综合性价比最高地。”

具体而言,娄江新城将以两所大学为依托的科教中心、以高新区便民服务和创新中心为依托的市民中心、以会议会展和文体艺术中心为依托的商务中心,划分为科教创新区、智能制造区、高铁商务区和临沪国际社区。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所长王海勇告诉记者,娄江新城虽然面积较小,但在规划品质、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要向上海“五个新城”看齐。在他看来,娄江新城早已不是疏解老城人口的“1.0版”,也不是只服务于产业园区的“2.0版”,而应该是以人为本、强调多元配套的“3.0版”。比如,娄江新城规划了慢行交通网络体系,“15分钟生活圈”的相关规划也是为人服务,尤其将来这里可能有几万名大学生,做规划和建设都需要考虑他们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