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奋斗者|用30年追平50年差距 我国海军装备从他手中赶超世界一流

2021-04-19 10:15:41 作者:解敏 来源:东方网 选稿:朱燕亮

东方网记者解敏、汪伟秋4月19日报道: 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正式入列。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万吨级驱逐舰。“我们用30年的时间,追平了50年的差距。”血气方刚地说出这句话的七旬长者,是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专项总监张国新。

1968年,当张国新进入江南造船厂,是一名普通工人。当时的他可能并没有想到之后的50年他的名字都将与江南厂维系在一起。中华第一舰、首艘国产万吨驱逐舰……太多第一从张国新手中诞生。“不论是海军装备的发展还是个人的事业,都得益于国力的强大和改革开放。”一提到造舰,张国新的话头停也停不下来。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厂里推荐他去上海交通大学读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希望他能留校,但他毅然回到了工厂。虽然学的是船舶设计,张国新却始终认为,只有在船台上造船,才能更了解船的特性,才是真正的造船。他希望用造船人亲手打造的军舰来强大中国海军,他坚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

于是他选择了从设计向建造转型,走上了船舶监造岗位,每天面对的是设计图纸、物资、人员调配……有关造船的方方面面,全都要兼顾,也被称为船上的“大管家”。

0点涉军 抢赢海军装备追赶国际一流起跑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导弹驱逐舰成为世界各国军舰竞相发展的目标,信息革命的浪潮推动着舰船装备的飞速发展。此时我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造军品需要有外语能力、有舰船知识,还要有复杂工程的协调能力。首制舰的监造任务落到了年轻的张国新肩上。当时的张国新尚不知道自己将承担的产品是国家重大工程,现在回想起来,他依然感慨不已:人生有机会做一型舰是多么难得。”1986年4月1日,该项目研制工程在“0”点启动,张国新任副总建造师。

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是我国海军装备追赶国际一流的起跑点,当时,国内还没有建造过这样的现代化战舰。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建造,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有没有一个更科学更高效的办法,没有经验,怎么办?两本又厚又大的《舰船概论》成了张国新的红宝书,扎实的基础和熟练的外语优势让他更容易吃透设备的主要技术资料。

张国新意识到,以前所采用的平面建造方法不切合江南厂的实际生产状况,如果把传统的塔式建造改为“二岛”立体建造工艺,尽管技术难度很大,但凭借江南深厚的技术底蕴,经过努力,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在他的极力推进下,总段建造方案用在首舰上,最终取得了成功。

1991年初,造舰工程进入最关键时刻,前所未有的压力席卷而来,“军工产品如果做得不好,那责任太重大了,不是自己一点错了就算了,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也正是在那一年,张国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他深深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任,他主动化压力为动力,直面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白天进厂泡在船台上,晚上自学各种工艺,检查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艺。“每个人轮到那个位置上,都会把它当成天大的事。”张国新笑着说。然而,那段最关键的日子也是他母亲最后的弥留之际。母亲过世,没能看到儿子建造的舰船,是张国新人生的最大遗憾。

1991年8月18日,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舰建造完成并成功下水,下水之后又进行了长达3年的试验、调试和改进,最终达到了之初设计所要求的全部技战术指标。1994年5月8日,首舰112舰正式交付,时任海军司令员张连忠,军委常务主席刘华清亲临江南造船参加仪式,见证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赛点圆梦 创新工艺融入中国人自己的万吨级驱逐舰

此后,江南造船的体量和型号不断创新,搭载的设备从引进为主发展为完全自主研制,高质量地完成多种型号军工船舶的研制任务。驱逐舰的建造进入了“下饺子”时期,而这些任务包括已经完成的和正在建造的,都和张国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4年到2005年,“江南出品”的四艘舰船全部交付,那是张国新记忆中不能忘却的时刻。那一年中船集团因率先圆满完成国家专项工程受到表彰,张国新也受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2008年12月26日,该型号舰船作为主力舰率领编队首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连续航行124天,设备完好率达到96%,创下装备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江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刁佳生的眼中,张国新不仅是实干家,更是发明家。“他总是带着创新思维投入到每一代新型号的建造工程中。他最早提出数字化造船理念,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舰造技术融合。”

2017年6月28日,张国新负责的首艘国产万吨驱逐舰顺利下水。101舰亮相引来了各方关注,成为我国航母编队的骨干力量,水面舰艇作战编队的核心,也是中国海军迈向蓝海作战的标杆装备。国际军评一致认为:中国海军装备已经跻身国际一流。101舰的入列,重启了世界海洋防务的新格局。

建造现代化大型军舰,是个无比复杂的超级工程。在这艘舰上,数字化造船理念和工艺运用得淋漓尽致。张国新告诉记者,在开始造舰之前,电脑系统里已经有了一艘完备的数字样船,每个分段每一张图纸都可以精准显示,整个动态建造过程一目了然。

焊缝质量是船体结构的保障,以往依靠工人来控制设备,现在可以通过新技术让机器来保障质量和效率。这套数字化焊接质量管控系统就是张国新牵头研发的,系统有9个通道,能涵盖所有的焊接方法。通过把工艺参数预设到系统中,控制焊接过程中电流、电压,工人有操作误差系统会自动报警,甚至自动中止操作。通过人机组合的控制,实现船体的精密制造。满足批量建造的需求。

张国新的创新精神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如今,带着课题造船已经成为江南厂历任设计师、建造师的传统。2018年4月南海阅兵,包括检阅舰在内的近五分之一舰船由江南建造。2019年4月23日,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阅兵,江南造船建造的大型水面舰船涵盖了绝大部分舷号,101舰也接受了检阅。

今年71岁的张国新早已过了退休年纪,但他依然习惯于每天搭坐班车往返于长兴岛和上海市区,每天都要来厂里看一看。造舰35年,他见证了海军装备的大发展,实现了从战术装备向战力装备的转型,研仿为主向完全自主转型,近海向蓝海转型。张国新说:“从材料到工艺,从动力到设计,从武器到电子,再到万吨级驱逐舰的问世,我们靠的不仅仅是一个江南造船,而是整个中国工业、科技体系能力的大跃升、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