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一个都不能少!破局老年数字困境,委员换位思考“当你老了”

2021-03-06 15:15:17 作者:卞英豪 来源:东方网 选稿:王珂然

东方网记者卞英豪3月6日报道:“我不想在二维码里迷路!”

3月5日,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76岁的蒋阿婆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习使用“随申办”APP。几个月前,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她险些遭遇诈骗。

同一时间,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这是“老年人数字困境”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帮助像蒋阿婆这样的老年群体顺利跨越数字化鸿沟?这也成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

资料图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小说《天上有个太阳》中,当城市化浪潮扑面而来,面对迷失的贫瘠山村的孩子们,“代课老师”魏敏芝始终牢记着长辈的一句嘱托:一个都不能少。如今,当部分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迷了路,或许我们也需要谨记那份信念

——数字中国,一个都不能少!

申请健康码要不要钱?”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的数字化手段,却给众多老人带来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向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健康码”,有时在无意中成为了老年人的“拦路虎”。

丁佐宏委员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蒋阿婆就向记者回忆起了曾经“无码可用”的难处。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蒋阿婆一度去不了医院配药,进不到菜场买菜,无法在公园散步,甚至连居住的小区有时也会把她拒之门外。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助的蒋阿婆常常只能望“码”兴叹。

居民出示随申码 资料图

对于蒋阿婆这样的遭遇,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同样感同身受:“目前,我国不同群体、在使用数字技术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周桐宇委员表示,针对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普及数字化技术并非易事。而数字化服务覆盖最薄弱的也恰恰正是这一群体。

而对蒋阿婆而言,不了解数字技术,带来的似乎还不仅仅只是“不方便”。

去年5月,蒋阿婆收到了一则短信,内容是“免费申领健康码”。这让蒋阿婆眼前一亮。点击链接,选择“申领”。随后,她的手机铃响了。电话那头,一个自称“警官”的年轻人开始耐心地“教”她怎样“领取健康码”,代价则是向“官方账户”缴纳1000元的“保证金”。

蒋阿婆准备去银行转账时。她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962110”。这一次,真正的警察劝住了蒋阿婆。直到那一刻,蒋阿婆才恍然大悟——原来申领健康码,根本不需要钱。

健康码,这个已然深入人心的数字化技术,对蒋阿婆这样的老年人而言却绝非易事。数字化技术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也不应存在盲区。

在“十四五规划”中,建设数字中国不仅是未来的重点工作,更是党中央重要的远景目标之一。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显然,老年数字困局事关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事关百姓的幸福生活。而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也绝不应让弱势群体“缺席”。

换位思考“当你老了”,委员建言破局老年数字困境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传颂至今,那份超脱于语言文字的共情,依旧适用于对当代老年问题的探索与深思。

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困境,社会各界怎样才能让头发白了的老人不止于在全新的时代“迷路”?委员们也尝试从老年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一些老年人担心上当受骗,对扫码,特别是扫码支付存在较大的戒备和排斥心理。”丁佐宏委员坦言,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问题是横亘在老年人与数字时代之间的鸿沟之一,“另一方面,我们的互联网提供者在设计时也很少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这也容易让老人找不到方向。”

丁佐宏委员 受访者供图

基于此,丁佐宏委员提出了多项建议。首先,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需要加大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对于功能复杂的智能手机,建议手机制造商和APP开发者,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阶段,就能够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推出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老年模式。

这样的观点也与周桐宇委员不谋而合。周桐宇委员表示,可以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为数字化“弱势群体”量身打造个性化、易使用的数字服务和产品,降低数字服务使用门槛。“数字产品只有让弱势群体用得顺手,才能用得更好。”

周桐宇委员 受访者供图

而在帮助老人数字化能力“进一步”的同时,丁佐宏委员认为,在一些方向也可以尝试“退一步”。

丁佐宏委员认为,公共服务可以保留“老办法”,不应“一刀切”。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和部门需要“换位思考”,研究老年群体的所需所求,特别是要留出足够的人员,以老年人喜欢的、习惯的“老办法”提供优质服务。

丁佐宏委员建议,银行、铁路、公共交通能精准划分服务对象,给老年群体预留出一定的资源。丁佐宏委员表示:“像老人频繁出入的医院,不应该把预约、挂号都放在网上办理。”

除了为老人“多想一点”之外,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马进也提出,数字化时代,社会各界也可以帮助老人“多学一点”。

马进委员建议,可在各类场所开办老年手机应用培训班,针对不同机型和操作系统开展多期培训,采用操作示范视频、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编写适合老年群体阅读理解的使用说明,并手把手指导老年人使用。

马进委员 受访者名单

数字时代,一个都不能少。

而马进委员的建议,如今正在上海的各大社区——这个城市的“毛细血管”中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3月5日,上海市徐汇区乐山邻里汇,来自东方网的志愿者们来到老人身边,为他们一对一讲解“随申办市民云”APP的线上便民服务功能。

东方网志愿者向老人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 东方网 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阵地,上海今年将积极推动“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此前,“一网通办”长者专版应运而生。更简易的界面、更优化的功能,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委员口中“针对老人提供个性化数字服务”的建议其实已开始落地生根。

作为活动的深度参与者,去年起,东方社区信息苑深入社区,为上海市的老年朋友提供了一系列辅导授课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300余家东方社区信息苑不仅形成覆盖全市的服务网格,同时百位讲师团队也为老人们提供了专业而又耐心的讲解服务。

工作人员向老人讲解智能技术的运用 东方网 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有近2.6亿“银发网民”(50岁以上)。

“在智能时代,老年人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他们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完全有理由享受晚年生活的便利。”丁佐宏委员表示,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事关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也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成色与质量。

为了老年人的福祉,国家也没有停止革新的脚步。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其中涉及到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等方方面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印发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如今,那个曾经“望码兴叹”的袁阿婆,在乘坐公交时用上了手机支付,在医院挂号时用上了智慧医保……随着学习和实践的深入,“随身办”目前所接入的1541个事项,袁阿婆或许都能够“尽在掌握”。

破局老年人数字困境,象征着城市治理的深度与温度。正如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所倡议的,全社会需要行动起来,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希望年轻人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帮助老年人进入智能圈——“智能化时代,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