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3-05 21:24:0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

产业旺、农民富、环境美是衡量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强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持续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这段时间,在天长市铜城镇龙岗芡实种植基地,多条机械船轮番作业,打捞水底的芡实老籽。铜城芡实协会秘书长陈登勇表示,芡实有两个收获季,秋季是人工采收水面的鲜果,而来年的春季则是打捞沉入水底的芡实老籽。

图片13.png?x-oss-process=style/w10

“秋季果形差、果体小的芡实就作为老籽让其沉入水底,几个月后自然老化成熟,打捞上来再自然晾干,一部分用作药材,一部分当作原材料进行深加工。”陈登勇说。

梁玉琴是当地以生产芡实老籽为主的芡实种植大户,最近一段时间,她雇佣了40多个工人,出动了20只船,加班加点作业,每100亩水塘可打捞4-5万斤芡实老籽。“我的塘口面积有4000亩,其中500亩是采收芡实鲜果,3500亩用来打捞芡实老籽。今年产量不错,大约有750吨左右,价格也不错,效益还行!”梁玉琴高兴地说。

图片11.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20年,天长市芡实产量达5万吨,产值突破17.6亿元,社员农户户均增收达2.5万元。“现在,我们把芡实当成一个产业链在做,它的价值在成倍增长,而且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就业。”天长市农业农村局水产专家占家智介绍。

在汊涧镇汊北村华云蔬菜生产基地内,生产小组组长徐金田正带领十余名工人忙着采摘新鲜的西葫芦和花菜,挑选、称重、装筐,一筐筐蔬菜销往省内外。这是他们今年种植的第一茬蔬菜,经过大家的精心管理,喜获丰收。

徐金田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重病瘫痪在床,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全家靠低保生活,经济十分拮据。去年,华云百合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建起了近200亩蔬菜基地,150多个日光大棚,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年产生鲜蔬菜300吨。徐金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了第一批股东,也在基地内找到了一份工作。“股金+租金+薪金”,他一年有三份收入。“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一天有80元工资,一个月2000多元。我家6亩地租给基地,每年有2400元租金。作为股东,到年终还有3万多元分红,几笔收入加起来,不比城里人的工资少,还能照顾家庭。”徐金田坦言。

图片12.png?x-oss-process=style/w10

“我们将村里零散的、荒废的、闲置的土地整合起来,重新盘活,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村民有了地方挣钱,同时土地经过置换重组后,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变化。”天长市华云百合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云说。

农业强了,农村还要美。伴随着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天长市围绕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化农村改革等多个方面,深入实施产业发展提质、生态环境提优、乡风文明提升、基层治理提效、富民强村提速“五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天长市强化规划引领,通过项目化推进,累计实施了150个亿元乡村振兴项目,努力将天长打造成为产业旺、农民富、环境美的比肩东部、中西部排名前列的乡村振兴天长样板。”天长市副市长陈学文说。

(王舒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