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健康素养13年“连升” 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增幅最大

2021-03-01 12:50:10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选稿:叶页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3月1日报道:记者今天获悉,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下,由市健康促进中心指导16个区具体实施,上海已连续13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5.57%,是2008年第一次开展监测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5.1倍,居全国领先水平,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3年“连升”。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含6个维度,分别是: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

我国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上海按照国家统一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方法开展全市性监测。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57%,比上一年增加了3.26个百分点,是上海市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以来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一年。此次监测呈现几个特点:

健康素养的6个维度均比上年有提升,其中,传染病防治、健康信息、基本医疗指标增长居前三位。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增长幅度最大,较上年增长6.8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上海市民健康防护意识高涨。监测结果显示,48.22%的市民掌握了处理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11.92%;在咳嗽、打喷嚏时错误选择用手直接捂住口鼻的市民,较上年减少9.77%;79.18%的市民知晓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等正确处理方法,较上年增加2.57%;错误选择观察观察再说的市民,较上年减少3.43%。

监测结果显示,85.48%的市民知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较上年增加1.43%;76.19%的市民知晓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较上年增加6.59%;84.55%的市民知道运动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较上年增加6.55%;84.43%的市民知道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较上年增加2.93%。

75.69%的市民知道流感季节要勤开窗通风,较上年增加1.25%;68.77%的市民掌握玻璃体温计读数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1.51%;51.62%的市民知道全国统一的卫生热线电话号码是“12320”,较上年增加5.78%。

据介绍,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3年“连升”,特别是近两年来提升迅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2003年,上海率先在特大型城市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迄今完成五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经过五轮建设,全市健康人群、健康环境与健康社会的建设力度和综合水准稳步提升。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行动方案出台以来,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充分发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组织协调全市50余个市级工作部门,发动全体市民,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合力。

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以“广覆盖、低成本”策略,连续13年向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覆盖2400多万市民。13年来,这份“健康大礼包”共发放1亿余份,深受社会好评和市民热爱。这不仅在全国首开先河,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而绝佳”的示范案例。

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医疗救治一起成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防疫三件套”“五还要”成为市民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标配,健康习惯成为每个市民的无形防护服。为将防疫经验转化成为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本市还率先在全国起草并发布《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即“八不十提倡”)。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虽然居历史最高水平,但与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要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55~69岁中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在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健康陋习仍然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下一步,上海将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上海行动,会同市文明办、市教委、市体育局等部门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