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学生作业三不原则”引热议

2021-02-05 00:30:51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何方迪

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耍手机耍到家庭关系紧张,上课打瞌睡;军训、集会站一两个小时学生倒几个……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这五个“课题”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专门就社会关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强调,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在日前出台的《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19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重点工作规划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关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讲话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一是作业管理。对各学段作业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

二是睡眠管理。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要监测考核,总的要求是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按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标准来考核。

三是手机管理。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要把学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片静土,还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封面新闻2月1日进行了报道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6894882

四是读物管理。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同样是个大问题。要以推荐目录为主,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具体用什么东西由家长去选择,教育部门主要是把好关。

五是体质管理。健康的体质是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这件事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育教育,要作为学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作业管理提了很多年,这次教育部从制度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细化到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专家纪大海说。陈宝生部长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

现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几乎成为众多有孩家庭的痛。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博士爸爸做不来小学生数学;当妈之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辅导作业让家长们活成了段子手。然而在自嘲和焦虑背后,折射出的是孩子对做作业本身的不情愿,和家长们对家长职责界限的模糊。

“作业是必须要有的。作业是学习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巩固、记忆乃至创新的一种方式,通过完成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以把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再将这些知识、感受、体验应用到生活中。同时,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为老师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姚嗣芳老师强调,要通过完成作业,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有效的时间规划和独立检查的习惯。

要让孩子爱上做作业,高效完成作业,首先老师就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精心,它源于老师对教材精准的解读,一定要思考想用作业来达成什么目的,巩固哪些学科知识?培养什么学科能力?培养什么学习习惯?还是帮助学生掌握何种学科方法?”第二,作业的设计要针对班级的学情。每个班级学情不同,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同,布置的作业当然也应该不同。“不能随便找本练习册做做,而要布置适合本班孩子的实际的作业。作业应该覆盖到课堂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过手需要弥补的地方等。要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没有含金量的作业。”

姚嗣芳谈及,语文作业的设计其实是非常丰富多样、有趣灵动的。“学语文的目的就是用语文,要用语文去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语文作业的设计可以多多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语文实践。”首先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不是天天一种类型、枯燥无味的,它可以是笔头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读、可以背、可以朗诵,还可以是视听、表演、与家人比赛等等。对低段的孩子来讲,作业还可以兼顾趣味性。

“布置作业,要找到与生活的衔接点。比如语文,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走到哪里都可以学语文。逛超市,认识商品的名字;看到公交站牌,找找看有没有错别字;学了杜甫的诗歌,周末可以去杜甫草堂找找杜甫诗歌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语文,完全可以作为在校外、课后、周末的实践性作业。

第三,让作业变得有人情味,让学生喜闻乐见。“学了小儿歌,可以让学生仿写儿歌;学了古诗,可以把古诗改写为有趣的故事;过节时给老师朋友写信发祝福短语,逛街时研究一些街名店名。高年级孩子喜欢唱歌,那就找找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哪些歌词写得好,值得传唱呢。”

第四,作业要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上是有区别的。这建立在老师对班级各类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的基础之上。”“有些作业,老师要指导在先。”

纪大海补充道,现在各个学校都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除了兴趣类课程,还应该关注部分学生的个别补差辅导。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针对部分在学业上有短板的学生,要让他们的作业不出校门,就需要探讨在校内的解决方式,“能不能安排老师对他们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补差辅导?”“如果校内不能解决,如何在校外适当安排补差?”

“作业要根据孩子个人需求提供支持。”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校长杨旭举例说,学校每个孩子都有一份个性化的寒假作业。“老师根据本学期教学情况以及下学期教学安排制定的寒假作业清单的基础上,为不同学业情况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老师跟家长和孩子逐一沟通,经过孩子们自主选择,最后确定。””“我们还尝试了各个学科的联合作业,通过不同学科组合布置作业。”

辅导作业要分清楚老师和家长的权责。“我一直认为,对作业本身的指导责任在老师,非常不建议家长过度干预、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姚嗣芳说,“试问一篇家长经精心指导和修改过的作文,怎么能够反映出孩子真实的水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事事包办,题题检查,那只会让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那么家长的责任是什么呢?家长该管在哪里?第一,为孩子提供一个简单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第二教会孩子作业基本的程序,学会规划;第三教读写姿势,教读题审题;第四,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检查的习惯。“有困难时给他一些建议,方法的指导,让他独立自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是告诉他 ‘这道题要这样做’,当‘监工’。”

孩子做作业拖沓,花很长时间,家长要分析是不是他不懂,还是家长又额外布置了作业,还是他根本不愿意完成作业在软抵抗,还是因为家长包办太多,孩子过分依赖家长……

“在作业这件事情上,家长要示弱,这样才能让孩子强大。”

姚嗣芳建议,作业不出校门,但是读背听的作业可以放回家中做,周末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生活实践的作业。“生活中不仅仅只有作业,孩子的时间不要全部花在学业上。”当孩子所有的快乐只能建立在成绩上时,一旦他的成绩出现问题,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作业之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可以多多参加体育锻炼,做家务,与自然亲近,还可以逛市场、博物馆、看画展、艺术展、做美食等等。

“当评价只有一把尺子的时候,孩子没有别的快乐,他生存的意义在哪里呢?”除了作业、成绩,要在孩子擅长的领域给他尊严和快乐。“一个小镇做题家,除了拼学习,没有其他的快乐,一旦拼学习无望,他就成为了没有存在意义的空心人。这就是很多孩子在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师多做题,学生少做题。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做题的盲目性,减少题海战术造成的学生无效学习。”成都一所民办中学教师告诉记者。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校长唐宇总结了保障孩子睡眠的关键几点:一是作业分层分类布置,不搞一刀切;二是凡是试题老师提前准备,老师先盲做,再给学生做,不得随意任性布置作业。

“我们会给孩子充分时间,尽可能在校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坚决不打疲劳战、时间战、消耗战。”另一方面,唐宇强调,这需要和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开好家长讲堂,大家共同努力。

“家长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上是非常必要的。”纪大海也强调。“不超纲意味着作业不能包含偏题、难题、怪题,有两点是非常需要分清的,一是因为初高中升学考试的需求,即使学校不超纲,但是家长和学生有可能会自觉会加码,二是对学习有特殊需求的,从事探究性学习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允许他们去探索超出大纲教学之外的启发性课题。”他也提醒,作业布置不超纲,不意味着可以超量。大量简单、粗暴地刷题、题海战术是严重违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

他同时建议学校,要基于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布置作业。“ 让学生人人都有发展,人人都有获得感,人人都有成就感。”

“孩子健康的成长需要学习-运动-睡眠连成一体,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孩子们作业写完了就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休息充足了就能保证学习时间。”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校长杨旭表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学校要确保孩子有一定的午休时间。“我们学校孩子午休时间在1-1.5小时,小学生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初高中生8个小时睡眠时间。”

成都中和小学副校长郑洪艳告诉记者,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各个学段的作业量都有严格规定,对学生的作息生活也有一定指导。“但是有部分家长存在‘望子成龙’心态,会给孩子安排课外补习,增加作业量。我们建议家长尊重孩子兴趣特长,科学合理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