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记忆 | 红色故事:风起小沙渡

2021-01-25 16:33:48 来源: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

人以地栖,地以人传。地名,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寻根感怀。特别是那些记载着红色故事、渗透着红色基因的地名,更有着别样的魅力。

今天为大家介绍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风起小沙渡的故事。

image.png

小沙渡路,上海旧地名,修筑于1900年,1943年改名为西康路,全长2811米,得名于当时的西部省份西康省,是上海市跨静安区、普陀区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南起南京西路,北至苏州河西康路桥。

image.png

image.png

《法华乡志》:“小沙渡。在沙袋角西。有市。”“沙袋角”即“袋角”,苏州河流经现在的江宁路桥后曲折多弯,形状与旧时使用的“叉袋”相似,故名。以前,从现在的江宁路桥到镇坪路桥沿岸多沙滩,芦苇丛生,遂被叫做“小沙”。这里设有渡口,叫“小沙渡”,在现在的西康路桥处。1899年,公共租界扩张成功,“小沙渡”成为公共租界与苏州河南岸的分界处。190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通往小沙渡的马路,英文名“Ferry Road'沙渡路”,就是现在的西康路。同时,许多工厂先后在这里建立,小沙渡成为著名的工厂区和工人居住区。小沙渡,亦可泛指长寿路东段两侧至苏州河一带地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将这里作为发动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基地,演绎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史诗剧。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1919年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大批爱国学生,“六三”大逮捕的消息震动了上海各界人士。1919年6月5日,沪西小沙渡地区日商内外棉三、四、五厂五六千工人,在全国率先举行政治罢工,他们高呼着“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拉开了“六五”大罢工(也称“六三”大罢工)的序幕。随后,内外棉七、八、九厂及其他纱厂也加入进来,罢工的规模不断扩大。至11日,全上海各业工人汇成了政治大罢工的洪流,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掀起全国性的抗议浪潮。北洋军阀被迫释放关押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

这次发源于沪西小沙渡的“六五”大罢工,不仅是沪西光荣历史的正式开篇,更标志着沪西工人运动开始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工人阶级至此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image.png

“六五”大罢工发生后,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来到小沙渡地区创办“平民学校”,教工人们识字,组织领导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使“小沙渡”地名的知名度不断提高。1980年,在原来的渡口处建西康路桥,“小沙渡”地名逐渐湮没不用。但是,作为著名的“历史地名”,“小沙渡”仍被人们关注着、传颂着。

image.png

1899年,小沙渡地区被划入租界。次年,租界工部局自渡口向南辟筑小沙渡路。上世纪20、30年代,这一地区不仅是沪西主要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居民聚集的地区之一,如药水弄、樱华里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943年,小沙渡路更名为西康路,渡口亦改为西康路渡。建国后,在整顿吴淞江(苏州河)上船渡时,渡口改称西康渡。1981年,西康路桥人行桥建成。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