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斯拉速度”从特例走向常态

2021-01-24 07:21:18 作者:张懿 来源:文汇 选稿:吴春伟

去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开工建设一周年之际,首批国产Model 3向消费者交付。 本报记者 祝越摄

2021年开年首个工作日,总投资2734亿元的64个重大项目在上海集中开工,以一股昂扬之气为“十四五”开局起跑鸣枪。这些项目中,约三分之二在去年签约,也就是说,它们走完所有流程实现开工,前后不过半年多时间。这表明,作为上海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的“特斯拉速度”,正在从“特例”走向“常态”。

去年上海两会前夕,恰逢上海营商环境3.0版改革启动,同时,首批国产特斯拉实现交付。当时,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推广“特斯拉经验”。一年后,上海营商环境已然展现新面貌和新气象,成为提振发展信心、对冲疫情及诸多不确定性的有力手段。统计显示,去年1月至11月,本市工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8%,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增长8.3%。

办事提速:部分超越“特斯拉速度”

上海营商环境3.0版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广“特斯拉式”服务。而在此次新年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前,全市各区已涌现出不少堪比特斯拉甚至超越特斯拉的服务案例。

去年5月,山姆中国会员旗舰店在浦东新区开工,距签约仅76天,而且这76天还跨越了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6月6日,总投资450亿元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项目在松江区开工,从签约到土地摘牌仅58天,拿施工许可证只用3天。就在上周,外高桥船厂的邮轮内装制造平台项目启动建设,从摘牌交易到办齐规划建设许可,耗时仅仅6小时,创造了上海审批速度的新纪录。

据记者了解,过去一年,上海遴选出19个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百亿元级项目,以“特斯拉式”项目推进为样板,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协调推进、竣工投产”等全流程,各部门形成全生命周期推进体系,促成“特斯拉速度”向更多项目的常态化复制。

除了新建项目,上海各部门还不断对标最高标准,优化办事体验,在更多方面实现普遍性提速:开办企业方面,通过“一窗通”打通多部门,办妥执照、印章、税控盘、发票等所有手续只需2天;企业财产登记方面,目前已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领证,90分钟即可走完流程;电力获取方面,虽然此前上海已做到国际一流水平,但经过新一轮改革,低压非居民用户接入时间还是继续缩减,从上年的15天减少到不超过10天。

改革深入:瞄准痛点畅通堵点

速度的变化是衡量营商环境的一把标尺,这种提速的动力之源在于更多改革举措的落地、更多难点问题的破解。可以说,上海是以简政放权的减法,换来了办事速度和体验的加法。

过去一年,上海对以审批发证为主的传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隐形门,包括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在内,共有248项本市事权的“放管服”改革举措在全市推广。

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上海加强涉企服务,过去一年,上至重大项目,下到中小企业,都通过改革优化服务方式。对重大项目,全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项目专班,建立全市投资促进平台和联席会议;面向中小企业,打造“1+17+X+N”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市16区以及临港新片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相关服务资源进而下沉到各个园区、楼宇。

瓶颈问题的攻坚,最能体现改革的决心。上海在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解决企业跨区迁移、工程项目审批、企业注销等难点,并将政府采购等首次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年来,这些堵点都得到有效疏导:企业跨区迁移难基本解决,税收不足1亿元的企业能直接到迁入区办手续;工程项目“一体化”审批审查中心正依托于“一网通办”在全市推开,松江、嘉定、闵行、青浦等区已率先落地;企业注销方面,目前可做到“一窗办理”,一次办结;去年底上线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则将政府采购连同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等11类公共资源交易带入“一网通办”时代。

建章立制:强化系统性整体性

提速源自持续不断的改革,改革又继续固化为制度。与“特斯拉速度”的常态化同步,上海营商环境改革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步伐也在加快,特别是随着《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实施,相关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而成为本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里程碑事件。目前来看,该《条例》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全市营商环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水平不断提升。

“营商环境咨询会”“外企圆桌”“营商环境保障共同体”……过去一年,新兴沟通平台和机制在全市各区陆续出现,在企业家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起一座座快速有效沟通的桥梁。事实上,强化营商环境的政企共建机制,让企业家畅所欲言,正是《条例》中明确的一项重要制度供给。

在全市层面,更多重要的机制创新也逐步落实。目前,市、区两级均已建立主要领导负责的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在各区,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如何,市场主体感受度怎样,政府不能自说自话,将由第三方作出评价,进而纳入区绩效考核。加上市人大、市政协等机构通过开展专项报告、执法检查等工作,营商环境改革的多方监督机制正在全市形成。

此外,在《条例》落实的牵引下,过去一年,上海还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方面大胆探索,迄今共完成公平竞争审查超过7400件,免罚清单拓展到20个大类、84项,有力促进了上海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