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速病人死亡,也不强行拖延病人死亡,听夏金华委员说临终关怀

2021-01-23 18:33:00 作者:卞英豪、曹子琛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东方网记者卞英豪、曹子琛1月23日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民生命意识逐步加强。如何让生命的“最后时光”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议题。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夏金华、贾铁飞、钱世超等3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从多方面建言进一步加强临终关怀服务建设。

临终关怀服务 新华网图

2019 年,上海成为全国唯一整体开展安宁疗护试点的地区。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76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共有安宁疗护机构床位 900 余张,居家床位700 余张。累计服务临终患者 2.87万人次,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均超过98%。此前,临终关怀服务的费用也已纳入医保。

夏金华是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室主任 。他告诉东方网记者,目前,国内临终关怀服务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也尚未规范化。

另一方面,一线的临终关怀医生承担着较重的心理压力。夏金华委员以肿瘤医院为例,该院临终关怀病床仅占全院2%,但每月去世的患者却占据全院的75%左右。“有的医生一年要见证60-70个病人的离去,平均每周都要见证生命的逝去,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缺乏规范、制度尚有空白,临终关怀服务仍有发展空间;能力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重,导致临终关怀人才存在一定缺口。对此,三位委员联名提出多项建议,来提升临终关怀服务。

夏金华委员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

三位委员在提案中表示,2017 年2月,国家卫生部门印发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是一个硬件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标准,不涉及具体的临终关怀服务。上海亟待建立一套正式的临终关怀服务的技术标准及操作的规范,让行业有法可依,让百姓有规可循。

同时,委员们表示,尊重生命需要尊重临终关怀,而尊重临终关怀,则要从尊重相关人才做起。委员们建议,应在上海持续加强临终关怀学科建设,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提升临终关怀学科医生的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

“我认为,对生命应有的尊重,是不加速病人的死亡,但也不该强行拖延病人的死亡。”夏金华委员告诉东方网记者,在完善临终关怀服务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对生命教育进行普及。夏金华提出,虽然目前老百姓的生命意识不断提高,但是诸如向病人隐瞒病情等习惯依旧广泛存在,“需要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理性对待死亡这一自然现象。”

此外,委员们还表示,在欧美发达国家,临终关怀不仅服务晚期肿瘤患者,“末期疾病”(包括艾滋病和其他功能减退性疾病)同样也被纳入服务中。委员们建议,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发展,上海可率先尝试扩大临终关怀的服务范围,并深入家庭、社会机构(如养老院等),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生命“谢幕”前那应有的安静祥和。

>>>点击进入上海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