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连线:傅高义为双边关系留下哪些启示?

2021-01-23 17:30:20 作者:王佳烨 来源:东方网 选稿:赵春苑

上个月,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Ezra Vogel)溘然辞世。他精通汉语,曾花费十年时间在中国实地走访,完成著作《邓小平时代》。傅高义也曾多次到访上海,与学界同仁探讨交流,为推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倡言发声。

傅高义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留下哪些启示?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如何?近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傅高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中美两地学者,包括傅高义的亲属、同事与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在线互动。上海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黄仁伟与沈丁立回忆了他们和傅高义教授交往的难忘经历,并分享了他们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看法。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在上海分会场出席了活动。

黄仁伟教授(左)与沈丁立教授在上海分会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回忆,1996年,他与傅高义教授初相识,“谦逊”、“尊重他人”是傅高义带给他的深刻印象。

“2015年,傅高义教授给我发邮件,问:沈丁立,你有兴趣翻译《日本第一》(注:傅高义著作)中文版的序言吗?我觉得,很多人都可以来翻译,他选择了我,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尽可能准确地传达他的原意。”

沈丁立说,或许很多中国人不认同“日本第一”,事实上,这本书的英文版在美国首发时,同样遭遇质疑,但傅高义试图通过实地走访和详实研究去认识日本。“他有一颗谦逊的心。我觉得他写这本书是希望解释为什么日本能保持领先,在‘美国第一’不被挑战之前,去了解别国的长处。”

研讨会举办之时,距离美国新一届总统拜登即将上任仅十几个小时。沈丁立认为,傅高义的“谦逊”与“尊重他人”,能为美国新政府所借鉴。“很多人对拜登寄予厚望,我有信心他会比前任做得好,即,尊重世界,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2018年12月,傅高义在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上发言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与傅高义教授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30年之久。

他回忆道,1998年,傅高义率领一支被称为“梦之队”的美国“中国通”高级专家团队访问中国,并表达建立坚定、可持续中美关系的愿望。“中美,是敌是友,当时许多中美学者对此争论激烈,而傅高义和这个团队坚信,中美应该共存与合作。回国后,他们推出了《与中国共存》(Living with China)一书,这被认为是中美两国‘接触’政策的基础。”

傅高义对当下中美关系研究有哪些启示?黄仁伟作了三点总结:首先,了解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了解其文化,正如傅高义对中国和日本的深入了解是他研究的坚实基础;其次,深刻认识该国的发展走向,事实上,傅高义长期关注并深入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再者就是出色的实地走访。

北京会场(本图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在研讨会致辞中积极评价傅高义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姜江说,傅高义教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治学严谨,始终致力于发展健康的中美关系。作为最早建议美国应该同中国接触的学者之一,傅高义教授坚信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道路。

姜江表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利益。希望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与互信,推动两国关系早日回到健康轨道。

北京大学教授贾庆国、袁明、王栋,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江,《中国日报》原总编辑、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朱英璜,傅高义之子、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史蒂夫·沃格尔,哈佛大学教授欧立德、宋怡明、叶志敏、陆伯彬,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傅高义生前的同事、学生以及媒体代表共80余人,在中国北京和上海,以及美国加州和纽约等地,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摄影:凌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