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启动路演,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2021-01-20 22:01:31 作者:吴斯旻 来源:第一财经

中科院推出多项科技成果路演,希望促进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在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指导举办的“中科院2020年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上,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表示,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家共同关注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

根据国家科研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18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前十名中,前三名均由中科院下属研究所摘揽,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三个研究所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合计454903.37万元。

围绕服务民生改善、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此次中科院向社会发布了一批最新技术转化成果,包括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龙芯处理器等。这些成果覆盖了生物、芯片、信息、材料、能源、制造等领域,由中合气化、数据地平线、中科驭数、矽睿科技、鑫醇科技等十家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所研发。

张涛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基础科研的作用更加凸显,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则需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同时,科技行业企业还应与投融资机构不断深化合作,以促进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共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科技转化成果聚焦于城市建设、生命健康和新基建等领域。

在城市建设方面,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在构建“数字城市”和“绿色城市”上重点发力。其中,“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项目关注互联网多语言、跨模态内容的智能理解与处理,让大数据与AI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发展,目前已在安全、媒体、政务、金融等领域形成规模效益。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黄勇平认为,科技不仅能为城市提供“绿色”,还能提供最为经济的绿色治理方案。针对城市湿垃圾,他的团队研发了 “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这项技术可避免对餐厨垃圾进行离心、分层、脱水与匀浆等复杂的垃圾预处理环节,将10吨餐厨垃圾在8~10天内就可以转化为2.5吨高价值虫体蛋白与2吨左右的优质有机肥,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真正走向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支撑城市的绿色发展。

在生命健康方面,张涛表示,2020年全球遭遇疫情冲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的科研人员在病毒鉴定、溯源检测诊断、药物和疫苗开发,科研数据共享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中科院2020年“科技创新亮点成果”报告,随着无接触式生活方式的兴起,红外热像仪、人脸识别、AI智能分析、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智能安防行业的应用落地与创新。受疫情影响,医疗保健行业首先迎来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改变,极大提升了人们对于绿色、健康、安全、环境的关注和需求,这为智能化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机会。

在新基建方面,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在活动中表示,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走出实验室,并加速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汽车、特高压、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场景。目前中国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速度与国外差距缩小到3-4年,并有望实现“超车”。

他还表示,碳化硅材料在性能上可以大幅降低整体能耗,目前许多电动汽车品牌正在研发 SiC 方案。随着研发成本下降和技术的逐步成熟,SiC 在新能源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基础材料正在改变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