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即将问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东方网2020-12-29 10:42:45

东方网记者刘理12月29日报道: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这也标志着中国的民法制度将迎来“民法典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曾这样赞叹民法的精神。从呱呱坠地到百年归天,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将覆盖每一个公民的生老病死。首部民法典即将面世,它将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哪些变化值得我们的关注?

个人权益

1.单位有责预防“职场性骚扰”

在今年的热播剧《三十而已》中,女主角之一的王漫妮在导购工作中接待了一位男客户,这位男客户在购物的过程中故意触碰王漫妮的身体,并在购物结束后向王漫妮提出约会邀请。

分析:“职场性骚扰”一直是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以往,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不明确,难以准确追责。遇到这样的情况,王漫妮只能无奈得敢怒不敢言,也不知该如何维权。此次修订的民法典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如何认定性骚扰进行了明确,要求相关单位履行预防、制止性骚扰的义务,全面建立起反性骚扰制度的防线。王漫妮可以向单位求助,采取相应措施或制度,防止性骚扰的实施。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2.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

2019年底,黄某私人手机号出现在了某网络热播剧中,此后繁遭受陌生电话及微信好友验证申请的侵扰。为此,黄某以该剧的两家制作方公司侵害其隐私权为由诉至法院。今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认定涉案手机号码被涉案网剧不当披露,造成了黄某私人生活安宁被侵扰,超出了合理容忍的限度,对此制作方主观上存在过错,构成对黄某隐私权的侵害,判处赔偿黄某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和律师费1000元。

分析:何为隐私有了法律上的明确答案。2009年,侵权责任法提到了保护隐私权,但是隐私权包含什么?并没有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分析认为,民法典隐私权条款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隐私”的内涵,即“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建立了“隐私”的法律概念。此外,民法典首次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了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赋予了隐私权新的内涵,对隐私保护的外延更广。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开启个人隐私保护的新时代。

3.未成年人权益得到更大保护

郭某13岁时遭到性侵,年纪尚小的郭某虽然受到了伤害,但是却羞愧告诉家长,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痛苦。后来,郭某学了更多法律知识,20岁时想起诉索赔。她却发现,此时再去寻求法律救济,往往已超过诉讼时效。

分析:未成年受害人因为心智尚不成熟,难以判断其遭受的损害程度,甚至一些受害人都不知道自己遭受了侵害。依据这一规定,只要是受害人自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三年内都可以进行请求赔偿,而不是一般的自受害之日起算三年。此外,赔偿范围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婚姻家庭

1.设立离婚冷静期

据民政部2020年数据,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自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多年攀升。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结婚率自2015年以来连年下降,由9.0‰降为6.6‰,离婚率则自2.8‰持续上涨至3.4‰。

分析:避免离婚太“任性”,民法典新增离婚冷静期制度。在协议离婚中,30天内任何一方不同意离婚,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挽救尚未破裂的婚姻关系。在今年12月召开的发布会中,民政部表示,起诉离婚不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对于存在有家暴情形的,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2.认可家务劳动价值

张女士和丈夫李某结婚后,为了专心照顾家庭和幼子,最终放弃了原本的事业,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但好景不长,结婚七年以后,张某出轨,并要求与李女士离婚。李女士为家庭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本,离婚时却陷入了较弱经济能力导致的困窘境地。

分析:此前,离婚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为“财产约定制”,即夫妻双方约定婚后实行“AA制”。此次,新修订的民法典将该条款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民法典正式实施以后,明确了夫妻财产无论实行共同制还是分别制,只要夫妻一方付出较多家庭义务的,在离婚时即可向另一方主张补偿。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3.婚内出轨可索赔

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的丈夫陈俊生出轨了,双方离婚后,罗子群从家中的大房子里搬了出来,而有过错的男人却带着婚外情对象重组家庭。

分析:婚外情不属于现行婚姻法损害赔偿的范围,因此很难要求对方净身出户。新颁布的民法典新增“有其他重大过错”这一兜底条款,将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婚姻中的一方一旦出轨,出轨行为将能成为财产少分或不分的法定理由,更有利于惩罚过错方。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4.增加居住权制度

在热番影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为了不让苏家三兄妹阻挠自己和小保姆结婚,将三兄妹合力出资为他买的房卖掉,打算与他的蔡根花租房度过余生。不过,假如《都挺好》的现实版发生在2021年,苏大强与蔡根花也许会有新的结局。

分析:住房是关系到民生根本的大事。居住权是今年出台的《民法典》中所新增的用益物权,为老年人再婚、离婚纠纷中的房产交割以及以房养老提供了一个新的法律途径。其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离婚后暂无居所的夫或妻一方、老年人、以保姆为代表的一类群体的居住问题。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公共道德

1.完善“高空抛物”治理

两瓶洗发水“从天而降”,今年5月,广东深圳一名半岁女婴被砸成重伤。当地警方已开展调查,发现坠落的洗护用品从“肇事者”家中被风吹落,并非人为。目前,女童家长正与“肇事者”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

分析:高空抛物伤人频发,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如何守护我们头顶上方的安全?与现行侵权责任法不同的是,民法典在侵权人、受害者之外,明确列出物业作为“第三方”的责任,倒逼物业出手拦截高空抛物。此外,民法典还首次明确规定,公安等机关应当进行调查,查清侵权人,有望改变以往被侵权人举证困难的局面。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2.高铁霸座者将被追责

今年12月初,在阜阳开往合肥的高铁上,一名男子为手机充电强行要求旁边女子让座,被拒后男子怒怼女子:“我的身份比你高多了,在我单位早把你开除了。”邻座女士最后让座给该男子。铁路方面12月6日回应称,乘务员对两人进行劝导,两人后面未再争执,也未报警。

分析:近年来,霸座事件层出不穷。新修订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这项规定的目标就是’霸座’,目的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运输、出行秩序和保障守法乘客的权益,从立法的层面,对霸座行为亮红牌。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条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不符合减价条件的优惠客票乘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3.见义勇为者不承担民事责任

2017年9月,某地一位72岁老太太在药店买药时突然晕倒。当时,正在药店值班的孙某急忙施救,为老人做了心肺复苏。老人苏醒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经医院检查,发现老人多根肋骨被压断、右肺挫伤。出院后,老人及其家人向孙某提起诉讼,要求索赔。2019年12月31日,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孙某没有违反诊疗规范,不应承担抢救过错。

分析:近年来,“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道德难题。民法典对见义勇为的规定中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规定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顺应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保障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利,有助于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作者:刘理
选稿:何佳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