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飞行员3次规避居民区立一等功!歼-10为何能屡创迫降奇迹?
东方网·军情观察2020-12-08 18:28:00

图片说明:王建东和妻儿出席授奖大会,共享荣光 空军新闻

东方网·演兵场12月8日消息: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官方微信号“南部空军”发布消息:12月8日上午,王建东所在的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专门举办授奖大会,为他颁发一等功奖章,授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今年9月上旬,在对抗空战训练中,王建东驾驶的歼-10战机刚起飞就遭鸟撞击,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危机时刻,他在37秒内3次规避居民区,为了确保飞机对向无人区,王建东在最后时刻才跳伞,当时战机距地面高度仅75.9米!近日,空军决定给王建东同志记一等功。

图片说明:坠机前的最后时刻 央视截图

用数据详细回顾一下此次险情处置,当日12时16分20分,王建东驾驶歼-10起飞上升至高度272.7米时,突然遭遇低空鸟击,飞机推力急剧下降,高度也迅速下降,不具备场内迫降条件。距离地面151米时,发动机完全停车,飞机由发动机供电转换为紧急供电。飞机状态急剧变化情况下,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沉着冷静操控战机,22个操控动作零失误,37秒内3次转变航向避开翼下居民区,直至高度75.9米时极限跳伞。 

图片说明:《解放军报》截图

在今年10月5日刊登的《解放军报》头版上,《生死关头,战机避开居民区》一文更是详细回顾了这次撞鸟处置的全过程。文章中更披露,王建东跳伞后降落在一处果园,几位村民发现后,将他抬到树荫下,等待救护。看到赶到现场的旅领导,王建东焦急地说:“我没事,别管我!快去看看有没有伤到群众。”

在军事专家王明亮看来,此次完美的险情处理离不开技术精湛、沉着冷静的飞行员,和歼-10战斗机优异的机体性能。从飞行员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素质非常好,在起飞阶段出现故障,高度不高,对心理考验非常之高;二是飞行员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念特别强,没有按处置方案立即选择跳伞自救,而是及时在空中进行处置;三是飞行员的技术非常高,能在很短时间内实施了多次精准操控,控制没有动力的飞机避开居民区;四飞行员的飞行准备非常扎实,从危情处置到最终的弹射跳伞等等。

资料图:飞行员王建东

“最后,整个处理来看我们的飞机(歼-10)整个的性能确实是比较好的,各个环节出事以后,我们飞行员依旧能够操控。发动机停车之后,还能有一定的滑翔时间,以至于在比较低高度跳伞,也反应出我们的伞具(弹射座椅)也是比较好的。”王明亮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资料图:歼-10出击

作为一款单发的战斗机,歼-10一旦发动机撞鸟停车,就意味着飞机失去了动力,尤其是不足300米的低空发生,留给飞机原处置的是时间非常少。按我军特情处置手册的规定:高度2000米以下开车不成功,应视情实施迫降或跳伞。 

事实上,现代战斗机为了获得更加优秀机动效果,基本采取了静不稳定的设计取向。但与其他单发战斗机不同,歼-10系统战斗机在失去动力后,依靠优异的机载飞控系统,仍能保持一定的操控性,甚至创造过无动力滑翔降落的奇迹。

资料图:尤鹏飞和歼-10C

两次获得“金头盔”的王牌飞行员尤鹏飞,在驾驶双座型歼-10时也遭遇了一次发动机撞鸟特情。在空军新闻里一篇《绝不示弱认输!他把飞行这件事做到极致》的报道中,详细了披露此次事件。 

在一次对地突击实战训练中,尤鹏飞与时任副旅长高波驾驶的战机突遭鸟击。此时,战机飞行高度只有不到300米,距机场还有120公里,且靠近国境,情况十分危急。置生死于度外的尤鹏飞格外从容冷静。他与高波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塔台指令和特情处置方法,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操纵着大油量且已失去动平衡的飞机进行迫降。惊心动魄的13分钟后,战机安全着陆。事后机务人员检查发现,发动机叶片损伤已近90%。

资料图:李峰和战机

2009年3月的一天下午,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10在3320米高度突遭发动机降转,他果断利用剩余速度爬升到4500米高度后开始返航,在距离机场7公里时发动机彻底失去动力,最后仅靠目视操纵驾驶该机安全滑翔降落。短短1分44秒内,他正确完成40多项操作,成功处置连发险情,首创驾无动力歼-10战机场内空滑迫降成功的先例。

资料图:李峰告别蓝天

也许是一种巧合,就在今年11月7日,李峰正式停飞、告别蓝天。当天,他所属的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专门举办告别蓝天仪式,为这位达到最高飞行年限而光荣停飞的英雄飞行员颁奖献花。

图片说明:在模拟机上,王建东进行恢复技术训练 空军新闻图

一人立功归建,一人到龄停飞,这就是一种传承。昔日,李峰在发动机空中停车情况下,用104秒创造空滑迫降奇迹;今天,王建东面对重大特情和生死考验,英勇无畏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解放军飞行员来了又走,但他们保护人民群众的心却丝毫未变。

作者:夏阳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