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协作花红果硕 守望相助越走越亲

2020-09-26 17:01:0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产业扶贫蓬勃发展。

劳务协作取得突破。

医疗领域结对帮扶。

协作项目精准落地。

文化体育交流加强。

消费扶贫成效显著。

24年的携手,标识着历史变迁的刻度;

24年的奋进,彰显着攻坚克难的执着。

1996年确定京蒙对口帮扶以来,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市场开拓、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京蒙扶贫协作已经成为内蒙古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担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两地跨越山水、心手相牵。北京市与我区签订《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后,扶贫协作对象扩大到7个盟市31个国贫旗县,进一步携手开展更高规格、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合作协作。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为内蒙古带来了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用好帮扶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宝贵机遇,东西部扶贫协作“京蒙模式”花红果硕。

精准对接,全员动员立体推进

一场秋雨过后,赤峰市喀喇沁旗沿途的山头郁郁葱葱,山乡村野焕发出勃勃生机。顺着道路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出现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大棚,那是位于南台子乡的京蒙扶贫协作项目——京蒙帮扶日光温室基地。

项目总投资138.72万元,建设日光温室16栋、管理房16座,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南台子乡扶强带贫的有效载体和发展平台。经测算,项目一年纯经营效益可达90万元。

除此之外,总投资340万元的京蒙帮扶肉鸭养殖项目落地,成为南台子乡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的重要产业支撑,可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每年增收1000元;建成新木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杂粮加工项目,厂房、原料库、成品库、晾晒厂一应俱全,预计年销售收入可实现240万元,分红收益覆盖南台子村全部贫困人口64户141人;投资13.3万元启动了京蒙帮扶人居环境整治及危房改造项目,11户“小黑屋”得到彻底的改善……

不仅是喀喇沁旗,从首都到草原,乘着京蒙扶贫协作的浩荡东风,我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和对接,让扶贫协作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2018年4月,北京市与我区签订《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未来3年扶贫协作任务。我区还先后制定了《贯彻落实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实施方案》《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支持北京市企业开展扶贫协作产业合作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2018年、2019年,京蒙双方签署年度扶贫协作协议,确定财政援助、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互派、省内外就业、社会动员等重点指标任务,搭建起聚力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北京市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内蒙古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

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出台协议落实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和盟市、旗县具体任务,逐级传导压力。在两地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2018年、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中7项具体指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截至目前,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7项任务指标已完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京市各级财政援助资金为贫困地区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为有力推动扶贫协作项目精准落地、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8年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12.11亿元,县均投入3908万元;2019年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15.33亿元,同比增长26.6%,县均投入4945万元;2020年到目前已投入18.52亿元,较2019年增长20.8%,县均投入达到5974万元。

与此同时,我区与北京市创新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机制,通过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强化项目可行性论证、强化资金项目监管等链条式管理方式,确保资金使用、项目安排聚焦贫困村、贫困户,提高减贫效果。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区实施扶贫协作项目近2000个,重点推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教育扶贫,有效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超过30万人次贫困人口在项目中受益。

数字背后勾勒出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全员动员的“加强版”协作模式,实现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立体推进的良好开局,书写出共同奋斗的新篇章。

项目落地,扶贫效益显著增长

背靠首府、面向首都,乌兰察布市的发展定位成了紧抓京蒙扶贫协作的良好机制和平台。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是“慕名而来”的代表企业之一。2015年,该公司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签订投资建厂协议,成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中的领头羊,“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长。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的落户不仅是乌兰察布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的一大成果,更是我区推动京蒙扶贫协作的重要举措。

“这里的马铃薯产量大,当地政策也非常好,所以我们考察之后很快就签约了。”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是北京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的一个输入型企业,落户乌兰察布市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未来三年,该企业将重点发展马铃薯现代产业园,马铃薯加工生产能力将达到67万吨,年产值实现40亿元,可带动50万亩种植基地及3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另外,该企业也计划正式启动马铃薯种业工程,真正形成马铃薯及果蔬产品种植、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闭环,发挥京蒙高铁以及中欧班列交通运输枢纽优势。

产业是兴旺之基、致富之源。京蒙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京蒙两地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内蒙古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北京人才、科技、资本密集优势,通过合作共建园区、协同招商引资等方式,在贫困旗县建扶贫车间、办社区工厂、搞飞地经济,实现扶贫协作项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对接。

赤峰市巴林左旗将200万元京蒙帮扶资金投入到贫困户覆盖面大、带贫效果明显的笤帚苗产业中,建设隆昌镇姜家湾村笤帚苗加工厂,共辐射带动周边群众23人实现稳定就业,年生产能力可达30万把(件),产值达到300万元;

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首批30万只“金鸡宝宝”在一年前顺利进入金鸡产业园区,标志着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正式投产运营。这个京蒙扶贫协作项目为卓资县引入了先进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模式,有效加快了当地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兴安盟突泉县与北京市房山区开展京蒙扶贫协作以来,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借助京蒙帮扶资金,助推突泉县“两头牛”产业,通过实施“户养企育模式”“劳力融入模式”“土地嵌入模式”“订单种植模式”“寄牛分红模式”等扶贫模式,让百姓走上脱贫之路……

一项项举措精准发力,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内蒙古开花结果,为我区产业发展再添活力。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引导京能、京东方、北控、首创等北京市企业在我区落地,落实投资5600亿元。2018年以来,内蒙古共投入32.33亿元财政援助资金用于产业扶贫类项目,占资金总数的70.3%,为推进贫困地区农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区有效落实产业合作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北京市产业梯度转移,引进北京市企业投资兴业。三年来,31个国贫旗县先后通过北京市引导142家企业落地,实现投资35.14亿元,共建产业园区33个,援建扶贫车间165个。

合作升级,结对帮扶不断深化

两年前,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与兴安盟阿尔山市第一中学结成帮扶对子,以强校带动弱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截至今年4月,北京二中教育集团已经选派两批11名教师组成的教学管理团队进驻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开展支教活动,并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听课、评课、讲座,还组织3次120名师生的团队赴阿尔山市开展研学活动。

合作,不断升级。京蒙扶贫协作,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产业帮扶、深度协作,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推动北京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我区贫困地区流动,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深化。

加强人才交流——推进干部和人才双向挂职、双向交流。2018年以来,共选派挂职干部316人次、选派1520人次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赴贫困地区一线服务。内蒙古共选派360名干部赴京挂职,选派5136人次专业技术人才进京培训,共同组织培训我区干部24311人次,为扶贫协作事业输送了宝贵的智力资源。

拓展劳务协作——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求职绿色通道,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合作,采取多种举措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成功率。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举措,满足贫困群众就业需求。三年来,双方举办各类培训班683期,培训贫困人口34583人次,共帮助93270名贫困人口实现区内外就业。其中,实现进京就业4354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82928人,到其他地区就业5988人。2020年已帮助32848名贫困群众实现区内外就业。

深化消费扶贫——充分利用北京市庞大消费市场,积极构建农畜产品进京绿色通道。一方面,结对区县间推动农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商超、进社区,为北京市“菜篮子”提供稳定供给渠道。另一方面,加快与互联网经济融合,2019年自治区分别与北京市字节跳动有限公司、北京电商扶贫馆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加快农畜产品销售步伐。2018年启动消费扶贫以来,31个国贫旗县向北京市场销售特色农畜产品63.5亿元,累计带动10.9万名贫困人口增收,发挥了重要减贫带贫作用。

探索“组团式”帮扶——北京市结对区263个经济强镇与我区262个乡镇、502个村社区与我区501个行政村、381家企业与我区435个行政村、177家社会组织与我区195个行政村、272所学校与我区355所学校、237家医院与我区290家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特别是教育、医疗领域结对成效明显,贫困地区在引进新技术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方面与北京市开展深入合作。

点对点、一对一,从发展“末端”直接对接发展“前沿”,产业合作、人才培训、教育医疗、劳务协作等多个领域的深入协作,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

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厚积薄发,一批批干部人才用心帮扶,一批批群众稳定就业……北京的理念、技术、产业、资本、市场等优势资源正在北疆大地上遍地开花,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从纵向到横向的深度延伸,京蒙扶贫协作不断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一幅优势互补、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磅礴画卷徐徐展开。(来源:内蒙古日报 记者 韩雪茹)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扶贫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