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网上中国)
人民网2020-09-23 09:39:57

起点国际(Webnovel)页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阅读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不少海外读者的日常“打卡项”。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用户数量已达到3193.5万,海外市场规模也达到4.6亿元。依凭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东风,中国网络文学正扬帆远航。

海外市场“吸粉”无数

“求更新!”“千万不要断更啊!”“真期待故事下一阶段的走向。”在网络小说《诡秘之主》的读者互动区,诸如人物分析、情节点评、剧情走向猜测等评论比比皆是。在该小说的连载平台起点国际(Webnovel),每天海外读者对各类小说的评论多达4万余条。

近年来,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相关举措的助力下,不少网络文学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从出版授权到建立线上互动阅读平台,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已初露峥嵘。

2017年,阅文集团上线海外门户起点国际,目前该网站共计输出900余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囊括武侠、玄幻、都市等多种题材,累计访问用户超7000万。

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不断发力,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已成为风靡全球的行为习惯。《研究报告》指出,海外读者增长率颇为可观,相较于去年,2020年新增海外读者数超过73.7%;此外,91.0%的海外读者几乎每天都会追看中国网络文学,平均阅读时长117分钟,有意愿为中国网络文学付费的海外用户占比高达87.1%。

对中国网络文学的痴迷,也令许多海外读者开始动笔仿写。“我的小说中许多灵感都来源于中国网络小说,还有一些人物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典名著,比如《西游记》。”生活在美国德州的小伙罗根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网文迷,在《斗破苍穹》等作品影响下,他还撰写自己的网络小说。

期待爱看的网文改编成剧

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网络文学,为何能够走红海外?

“人类对于故事的喜爱是共通的,通过故事塑造的英雄,其彰显的价值观中有全人类相通的共鸣点。”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网络文学的特质恰恰是能够讲出温暖人心、激烈奋进的好故事,蕴含着东方特色传统文化元素,这本身就对海外读者市场具有吸引力。

由于海外文学作品从写作到发售的周期较长,且纸质书售价不菲,导致阅读市场内容供需不平衡,中国网络文学的到来顺势填补了这一空白。根据《研究报告》调研显示,87.9%的海外读者表示当海外奇幻文学无法满足自身需求时,会选择阅读中国网络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品类丰富,展示出了多样化、精品化的创作特点,有超过半数读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与海外文学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内容更加充满想象力。由网络作家横扫天涯所著,体现中国尊师重道传统文化的《天道图书馆》就得到了许多海外读者的认可与喜爱。网友“Hevveh”留言称,这是他看过的最好故事,书中包含许多很独特、很有趣的情节,很容易让他产生代入感。

与此同时,《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围绕网络文学IP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先后于国外获奖,使得中国网络文学IP影响力覆盖到更大的接受群体,开始反哺文学作品本身。《研究报告》显示,在网络文学IP衍生改编方面,期待喜爱的中国网络小说内容改编成电视剧的用户占比排名第一位。

消解翻译质量“痛点”

如今,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规模与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渠道、文化差异、版权等潜在问题,其中翻译问题的妥善解决更是当务之急。

翻译质量不高导致的阅读不畅已成为海外读者面临的最大痛点。《研究报告》指出,有超过六成的用户对网络小说的翻译质量感到不满,超过五成的读者认为更新速度过慢是困扰自己的另一大问题。

在网文译者、新加坡人温宏文眼中,翻译更重要的是让不同文化无障碍交流和理解,因此在转码网络文学时要增加可读性和流畅度。“除了纯文字解释,译者还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原文含义。”温宏文举例说,比如“太极拳”一词旁边就可以摆出打太极的视频链接,这样既不会影响阅读体验,又能达到解释说明的效果。

中国网络文学涵盖“神仙”等东方特色词汇,而翻译的准确性则影响着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因此设立一套契合的内容生产机制尤为关键。为保证翻译工作的标准化与优化,起点国际专门汇总700多个核心词,建立了网络文学作品翻译对照表,以规范和提高网络文学出海内容翻译质量。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翻译技术,已成为网文企业加快出海速度的首选。推文科技CEO童晔表示,AI翻译系统可使行业效率提高3600倍,翻译成本却是此前的1%。未来,通过人机协同优化翻译质量,中国网络文学将向海外进一步输出,产业生态打造也将更趋完整。

作者:刘乐艺
选稿:任世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