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力挺解放军飞行员霸气回应! 外交部: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
东方网2020-09-21 18:06:17

东方网·演兵场9月21日综合报道:近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海附近组织实战化演练,面对台军机广播喊话,解放军战机飞行员霸气回应,“没有海峡中线”。在今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就此事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

演兵场注意到,这是外交部首次就“解放军战机穿越海峡中线”一事明确表态。早在今年4月的一场外交部记者会上,曾有记者就大陆军机飞越台湾海峡中线,以及台湾地区领导人、美国政府官员对此的言论提问。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关于大陆军机飞越台湾海峡中线的问题,建议向有关部门询问。对于此事,台湾地方的领导人做了表态,也发了“推特”,她的胡言乱语、狂言妄语,实在令人气愤。但这毕竟不是外交问题,我把它留给国台办的新闻发言人做回应。

解放军连续两天高强度军演

解放军18日、19日连续两天高强度军演,大量战机飞越所谓“海峡中线”逼近台湾,岛内各界震动不已。此前,解放军军机曾于9日、10日、13日、16日连续进入台西南空域。

台防务部门18日表示:解放军从18日清晨7时10分起到10时30分结束,共出动18架次军机、从四个方向抵近台湾本岛。包括轰-6机2架、歼-16机8架、歼-11机4架、歼-10机4架,其间三度飞越所谓“海峡中线”,最近距新竹海岸线约37海里。

另根据台军公布的航空轨迹及广播记录,台军从7点16分起的一个小时内16次发出广播,其内容甚至出现所谓“接近领空”的字眼,而非惯用的所谓“空域或防空识别区”。

台军方人士透露,期间台军机广播向解放军喊话“你已飞过海峡中线,立刻转向脱离”,解放军战机飞行员则以“没有海峡中线”回应。

解放军空军苏-30

解放军军机在第二天的动作更大,台湾防务部门9月19日表示:解放军上午共计出动多达19架军机巡台,包括歼16、歼10、歼11、轰6、运8。台媒称,台空军升空应对,并以多次广播驱离,同时以防空导弹追监。

所谓的“海峡中线”哪儿来的?

据中国台湾网曾援引澳门《新华澳报》报道称:实际上,所谓“海峡中线”,是当年美军执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协防台湾期间,基于台海防卫作战之需要,衡量台湾海峡甚为狭窄,作战纵深不足,而在其主导下所推出的一条“假想界线”。

所谓“海峡中线” 中国台湾网图

所谓“海峡中线”,中国大陆从来就没有承认,而台湾当局过去长期以来也没有遵守。实际上,在1965年的“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之前,海峡两岸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极不平衡,台湾当局的海空军仗着自己的装备优势,从来就没有遵守过“海峡中线”。

报道还表示,在大陆方面,即使是在中美建交之前,也从来没有承认过此一“海峡中线”,大陆方面一再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而台湾海峡属于“中国内水”,并无国际法所称的“画界问题”,所谓“海峡中线”完全没有法律约束力。

解放军力量早已冲出岛链

近日来,“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是东部战区台海演练的关键词。事实上,在此之前,解放军海空力量已多次实施了穿越岛链、绕岛巡航等演练活动,岛内部分人妄言的“海峡中线”早已不复存在:

在海军方面,舰艇编队通过台湾岛北侧的宫古海峡和南侧的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已经实现常态化。尤其是航母的服役,大幅提升了海军远海作战能力。首艘航母辽宁舰自服役以来,已经数次航经台湾海峡。2016年12月,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这也是解放军航母编队首次穿越第一岛链。

在空军方面,各型号飞机成体系绕岛巡航:2015年3月,轰-6K经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这是空军首次组织航空兵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2016年起,继轰炸机之后,空军战机开始加入飞越岛链的远海训练,并开展了绕飞台湾岛的训练飞行;2018年5月,空军发布消息,东部、南部战区空军协同行动,出动轰炸机、侦察机双向绕飞台岛巡航。苏-35战机首次与轰-6K战机编队飞越巴士海峡,实现了绕岛巡航模式的新突破。

作者:夏阳
选稿:沈昊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