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学子知行合一,解码治国理政新实践

2020-09-18 11:06:53 作者:杜源恺 来源:东方网 选稿:孙衍康

东方网通讯员杜源恺9月18日报道: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来自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法学专业的陈怡沁在越城区人民法院调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基层法治工作中的普及与适用情况。《民法典》的颁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陈怡沁认为,通过调研访谈,她不仅对基层法治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也对《民法典》在基层的普及情况有了直观了解。

陈同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百名学子看中国治理”社会实践项目中的一员。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开展“百名学子看中国治理”社会实践项目,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指导,立足师大人文社科8家院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传播学等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原文、做调研、悟原理,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融会贯通中学深悟透。该项目聚焦“中国之治”一条主线,解读“五位一体”五大主题,由百名青年学子讲述一百个生动故事,形成“1+5+100”的项目模式,引领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

(大夏书院陈怡沁调研浙江绍兴越城区人民法院工作者)

深度观察:“一个主线”读懂“中国之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青年学子要‘青春告白祖国’,首先要‘读懂中国’。”项目指导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辅导员杜源恺介绍道,“‘百名学子看中国治理’项目聚焦‘中国之治’,就是希望以社会调研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看中国,懂中国,主动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理解中国治理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进一步为国家治理效能发力的一次有力尝试。”

2018级社会学专业康春调研了甘肃省泾川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防疫工作,康春说道,“在课堂上我对‘治理’这个概念完成了一次从通俗意义上的理解到学术概念认识的转变,而在本次社会调研中,我通过切身实践,更深刻地理解了治理在我国基层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风险社会’时,中国现阶段的治理理念发挥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深度观察和积极思考中,尝试形成对‘中国之治’制度密码的认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之义。”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说道。

(大夏书院“百名学子看中国治理”社会实践项目)

全景记录:“五位一体”勾勒年度热点“五大主题”

“中国正处在国家治理体系转型阶段,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细胞。”2018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蔡梦仟,在调研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一村居委会党委黄书记的防疫工作后写下这样的思考。她认为黄书记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不仅在疫情中严守抗疫防线,在疫情后也充分关注居民“心理重建”和“心理抚慰”,对因疫情失业的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对经验式治理的补充和人性化创新,体现了基层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能力。

(大夏书院蔡梦仟调研上海宝山通河一村居委会工作者)

“疫情联防联控”作为2020年的重点事件和热点话题,是“百名学子看中国治理”项目的主题之一。项目组正是着眼于年度热点,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认和谐共生”等相关篇章为蓝本,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组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调研小组,形成了“脱贫攻坚中的经济治理”“民法典颁布中的政治治理”“大众文化传播的文化治理”“疫情联防联控的社会治理”“垃圾分类政策广泛实施的生态治理”等调研主题,深入理解问题背后的中国治理特色。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佳宁、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韩煦,就选择了“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他们分别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江苏省淮安市范集镇新张村等村落调研乡村建设与脱贫状况。学生们在调研中不仅观察到当前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也注意到乡村治理要更注重文化脱贫,特别是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效应。

学生们正是通过亲历、亲见、亲听的视角,以调研访谈、自编读本与拍摄vlog等多种方式,全景记录年度热点,观察中国基层治理措施,讲述中国基层治理故事。

 共同参与:“百人行动”形成行知中国“百个故事”

100余名青年学子在全国近百个城镇、乡村留下足迹,对140余名脱贫攻坚干部、基层法律服务者、社区防疫人员、垃圾分类督导员等一线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调研,汇编了100余篇访谈记录、人物故事、实践心得、调研报告,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调研中深刻认识到了解中国治理的意义,更激发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了解中国之治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时代责任。惟其如此,青年大学生才能接下前辈的接力棒,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9级历史学专业学生余达在社会实践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他还倡议同学们一同参与中国治理的解读,参与中国故事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投入我们国家的伟大事业建设当中。

(大夏书院朱苓君调研江苏无锡孙蒋社区防疫卫生干部)

(大夏书院宋佳音调研河南许昌垃圾分拣员)“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第一次尝试做采访,确定访谈对象、时间、地点、方式,清晰而不冗沓地提出问题,礼貌且合理地引导话题走向。”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杜星仪,在调研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秀容街道东大街社区“古城活化”项目后也参与了中国治理故事的撰写,杜星仪认为访谈调研和故事撰写,对自我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意义重大,“社会实践不仅是知识的应用,更是思想的活动,通过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项目指导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党委书记赵正桥也勉励学生,“要在准确认识和动态把握国家治理体系重构和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前提下,把社会实践做深做实,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担当作为提供智慧方案,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