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楼变身手风琴,AI再现80多年前外滩 民间高手描绘上海的模样

2020-09-18 09:37:12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 选稿:汪竞立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18日报道:想象过把武康大楼当成一架手风琴弹奏吗?一串串五线谱从城市上空滑过;AI修复1934年上海百老汇大厦的建造片段,再现八十多年前的外滩。昨晚,魔都老建筑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秀场举行,揭晓了大赛百强、十佳精彩短视频和最佳主题奖、最佳拍摄奖、最佳创意奖等,参赛者们通过自己对老建筑的感受,描绘出心目中上海的模样。

歌德曾赞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荣获大赛最佳创意的短视频《爵士之城》将这句名言用极富创意的影像传达给大家。上海邮政博物馆是一架巨大的竖琴,衡山电影院门口广场变成了琴键,两位号手在徐家汇天主大教堂前背对背吹着小号……网友纷纷发弹幕表示“太强了,我爱上海”,“海纳百川,想要去上海”,“毕业了我要留在上海”。

喜爱音乐的创作团队成员顾家龙表示,上海有很好的爵士乐,中国第一个爵士乐团就在上海成立。爵士乐的多元风格也与上海建筑的多元风格契合,用爵士乐来“表达”上海这座城市再合适不过了。

意大利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阿尔贝蒂说过:“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爵士之城》团队分成了两组,一组负责拍摄众多老建筑各个角度的素材和查资料,另一组负责整理乐器和乐手的资料,最后将二者进行匹配。一分多钟的视频,由7位80后、90后组成的制作小组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并一举获得最佳创意短片。老建筑在与影像、音乐对话中渐渐“活”起来,评委认为:“在爵士音乐声之中,有青春活力,精准提炼出老建筑与爵士音乐的共性之美。”

跟随着这些视频,市民不仅能感受到音乐般和谐的建筑设计,还能推开尘封的记忆,去探寻那些惊艳了时光的历史记忆。这里有不太为人熟知的雕梁画栋的江南旧宅钱孟生宅;前身是沈家湾救火会的虹口消防中队,曾敲响上海辛亥革命钟声;始建于宋代,上海地区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青浦普济桥;还有为人熟知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豫园、古猗园、七宝老街等,遍览上海16个区的老建筑。

短片《大家眼中的徐汇老洋房》中,市民陆曦宁说:“小时侯家住在永福路,我家周围有很多老建筑,这些老建筑里住着我的同学、老师,这些老建筑对我来说都是童年的温馨回忆。”主办方告诉记者,市民的投稿中,近现代西方设计师设计建造的历史老建筑投稿量占比较大,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出现在各视频中频率更高,这更说明,在上海的其他区域有更多“新”的老建筑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有待发掘。

摩天大厦是上海,梧桐树下是上海,石库门间是上海。上海是时尚的,是浪漫的,也是有历史底蕴的。《走读赉安建筑打开摩登上海》带领大家欣赏梧桐树下的经典建筑——亚历山大·赉安设计的老房子,细细感受建筑上的线条、窗户、阳台等细节。主持人薇薇说:“在上海的老建筑有着独有的魅力,有些漂亮得说不出话来,我爱着它们优雅而沧桑的容颜。”

AI修复短片《魔都老建筑的建造影像![1934年上海百老汇大厦工程纪录]》,呈现了上海百老汇大厦的建造过程片段。机械钓臂将站在木板上或箱子上的建筑工人们吊到高空作业,他们坐在高空的建筑横梁上吃着饭。镜头跟随吊臂穿过那个年代的外白渡桥,黄浦江上停泊着一排排小渔船,扫过外滩、黄浦公园。弹幕不停弹出,观众一边为那个年代劳动者的辛劳和安全揪心,也发现那时候的黄浦公园就很美了。作者胡文谷根据南卡罗莱纳大学影像库馆藏胶片,使用系列AI对纪录片进行上色、补帧、扩大分辨率,并且选用上海滩最后一代歌后姚莉演唱的《相思梦》作配乐,还原了八十多年前的外滩。当今天的外滩影像出现在影片结尾,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

活动在B站上线大赛专题,吸引了“后浪”探索上海这座城市老建筑。90后up主萌爱moi的作品《写作上海❤读作魔都,旗袍短裙穿越千年的彩虹节拍》,把舞蹈带到武康大楼、石库门和广富林遗址三个老建筑前,踏着“彩虹节拍”跳起动感舞蹈,为老建筑带来了一股新风潮,播放量达43.1万次。粉丝们在为小姐姐的舞蹈鼓掌的同时,也认出了老建筑,在弹幕中弹出了“武康大楼”、“广富林遗址公园”等,还有网友建议穿上国风服装去老建筑前跳舞。在评委看来,时尚节拍可以混搭老建筑,作为背景的老建筑依然美丽。

“建筑可阅读”,老建筑是上海特色文化名片,主办方希望通过短视频大赛吸引更多市民、更多游客走近、走进老建筑,这既是旅游推广方式,也是读懂上海这座城市的钥匙。据主办方介绍,征集作品将在B站和文化上海云专区持续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