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解放军高原保障能力强!无人机为前线送餐 炊事车现烤面包
东方网·演兵场2020-09-11 12:14:05

东方网·演兵场记者夏阳9月11日报道:据央视透露,海拔4500米高原腹地,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近日编组支援保障群,模拟为前线部队送热食。演兵场注意到,演训中模拟了运送过程中车队无法通行后立即安排无人机“蜂群”前出送餐的环节,展现出解放军强大的高原保障能力。

图片说明:无人机送餐“蜂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军事观察家表示,在青藏高原上维持一名士兵所需的费用是在平原地区的四倍,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在高原作战中显得尤为重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前线战士吃好!不仅能更好地补充指战员体力,还能极大地提高作战士气。

图片说明: 流水化的装配线

在央视军事的报道画面中,得益于先进的餐厨装备和流水化的装配线,数百名士兵“4菜1汤2主食1水果”的前线豪华饭菜短时间内就已准备完毕。运送过程中,车队遭遇突发状况,在无法通行的情况下,无人机分队迅速行动,将受损车辆物资前送。

图片说明:无人机经过快速组装

无人机经过快速组装后即可使用,快餐食物以及医疗物资被快速放入空投箱中。装载完成后,无人机“蜂群”成组向高难点位挺近。此次演练探索了空地立体补给保障新模式,通过无人机投送单兵作战口粮,可以及时保障前线官兵的连续作战能力。

资料图:新式全自动主食加工车

为了让高原前线的战士吃得好,解放军特意研发了一系列特种野战炊事车。日前,西藏军区后勤部门展示了一型新式全自动主食加工车,大大提高了我军在高海拔地区的热餐制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车还能做到全域伴随、全地形展开,保证战士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吃上一口热饭。

为什么要特意开发高原野战炊事车呢?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和气压低,在4500米高原腹地时,水的沸点连在90℃都不到。而针对高原高原型野战炊事车不但能将饭做熟,还能提供更多的饮食种类,大大的提高了高海拔地区的热量和营养摄入。

资料图:一小时1200个面包 能把“对面”馋哭

除了能制作传统的中餐,该型野战炊事车可快速烤制的新鲜面包,这对于调整战士们的饮食结构和增加食品种类都大有益处。仅以烤面包为例,野战炊事车在80分钟内就能制作出成品面包,全速运转时每小时可以生产1200个面包。 

除了在吃方面,无人化、智能化已经融入到解放军后勤保障的很多细节,而在高原这个特殊环境中,后勤保障装备必须有用高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央视《国防科工》曾披露一系列无人后勤支援装备,诸如全地形履带式卫生急救车、无人机运送配型血液和进行洗消的机器人等等。

资料图:车头为“五对轮”的卫生急救车

作为高原作战保障的“急先锋”,全地形履带式卫生急救车可以成为运送、急救伤病员的新型机动急救平台。尤其是其履带式设计,使其能够通过山地、沙漠、泥泞、沼泽、冰雪地等复杂地形,可伴随任务部队,在各种特殊地形环境下,实现越野机动,完成大规模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资料图:喷雾机器人

如遇伤员大量失血,无人机可克服道路地形的复杂限制,快速将配型血液送达救护现场。同时可配合出动直升机,对伤员实施转运。在模拟核生化袭击中,喷雾机器人还能替代防疫人员进入战场,对核生化沾染区域进行喷洒洗消作业。

保障装备不断迭代升级的同时,解放军还在探索保障模式的创新。今年6月4日出版的《解放军报》还曾报道了解放军“西藏军区探索新型保障模式”,由原先自上至下的“纵向单链”保障模式,调整为“纵横一体”的联合储备、按需统供保障模式。

图片说明:解放军报截图

报道介绍,为了实现应急物资就近快速调配、随缺随补,西藏军区机关多次调研探索新型保障模式,组织同一区域内不同部队实行物资联合储备,由业务机关根据不同点位具体需求统筹供应。以军区最偏远的昆木加哨所为例,以往从上级机关调运应急物资需要1至2天,如今从友邻单位调配只需2至3小时。

作者:夏阳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