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通知书,撇捺飞扬阐释大学匠心之美

2020-08-15 14:49:00 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1.png?x-oss-process=style/w10

8月13日上午10点,随着学校老教授吕九如先生书写出的第一份毛笔录取通知书在现场发出,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正式拉开了帷幕。据悉,这是该校2007年以来,连续14年用这一方式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今年,该校共有十几位退休教师为4500余名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随着网络的铺天盖地,这个一日千里的时代已经和之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时代产生了割裂,曾经的那份“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美好也成为了永远的记忆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在信息化传递成为当下最为便捷的路径,当电脑打印成为现实世界最为熟悉的图景,令人浮想联翩的汉字书写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成为指尖下千篇一律的“俗世烟火”,成为流水线下缺乏灵性的方块字堆积……汉字书写传承所遭遇的窘境也让很多人为之忧心忡忡。

这个大学录取的季节,在打印录取通知书依然占据主流的当下,陕师大的老教授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的故事,让人再次在心中燃起了汉字书写的那份美好。陕师大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邀请老教授们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至今已坚持14年。而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表达了对汉语言的敬畏与传承,把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和优良传统,把学校的殷切希望,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墨香氲染,浸润真诚。14年来,一群年逾古稀的老教授,执笔伏案,庄重地写下每个新生的名字,这份手写的坚守与传承,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和感动呢?

“笔墨挥洒间,饱蘸树人之志;一撇一捺里,含藏师者仁心”。客观而言,大学录取通知书只是一个学生被一所大学所录取的凭证,本身不具备情怀和温度。然而,走心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大学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而且也能构建起对大学的价值认同。每年的陕师大录取通知书如同中国古代书简一般,采用从右向左的书写方式,整个通知书采用了折式打开方式。外封面写有“录取通知书”五个金色字体,背景印有云纹、师大教学楼以及陕师大的印章,侧面写着“淳厚博雅知行合一”,正是陕师大的校风。打开通知书,可以闻到淡淡的墨香,通知书内还夹着陕师大精心设计制作的个性书签,书签上写有校领导、教授对新生的祝福等。

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如此墨香萦绕的制作,无疑反映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四面八方学生的真诚。可以说,这样匠心独运的通知书已经超越了原本通知书的意义,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入学信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震动,被社会各界人士誉为“最具情怀、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也是名副其实。

正如一些学者说,大学之大,在于思想之大、文化之大、精神之大、胸怀之大。14年来,陕师大那些须发皆白的教授们对录取通知书的毛笔书写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庄严的仪式,是对新生一种情感的投入,希望的寄托,更是大学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坚守,更是大学教授们严谨治学的折射,尤其是作为国内师范类院校的佼佼者,相信一张张翰墨飘香的录取通知书一定能给即将步入师范学院的学生们灵魂上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吧。

“14年的撇捺飞舞”间阐释陕师大的匠心之美、人文之美和价值之美,彰显了大学厚重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和办学特色,对学生扬起生命的帆具备多重的启迪意义,笔者希望,类似别开生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