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刻绘好黄浦新貌“工笔画” “一带一路一环”示范标杆区建设成效凸显

2020-08-14 11:34:43 作者:王月华 来源:黄浦报 选稿:潘子慧

按照“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最过得硬地区”的要求,2018年以来,黄浦自觉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借鉴国外城市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升级城市管理目标、标准、实施、监督、考核、评价、责任全链条体系,并在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路步行街、环人民广场圈(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环”区域)先行先试、树立标杆,辐射引领、以片带面,全面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

做好“加减法”让城市天际线更美

2020年,是上海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的决战之年,也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黄浦已经完成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道路79条,黄浦的城市空间有了明显提升。

人民广场区域地下管线复杂、交通流量较大,属于架空线整治难点。在黄陂北路(武胜路-威海路段),整治前,短短一条路,竟树立着17根路杆,一些路杆早已荒废。路过的行人一抬头,就能看到三层黑压压的线缆,存在安全隐患。

而如今,该路段已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广场区域合杆整治项目负责人介绍,人民广场地处核心区域,行人如织、车辆密集,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是很短的路段整治,也离不开精细施工。”

合杆,并不是杆子一拔了事,而是需要一套精密的操作方案。首先要进行点位控制,排摸、选择新路杆的位置,将新路杆安装好,才能拔出旧杆。黄陂北路旧杆密集,每拔一根杆,都要用钢板进行支护,防止周边的路杆倾斜。经过多月奋战,人民广场区域一共拆除523根路杆,路杆减少了75%,架空线消除不少。

在给路杆和架空线做“减法”的同时,使用功能上却做起了“加法”。在人民广场周边,崭新的12米高黑色哑光路杆,替代了之前五花八门的各式路杆。新路杆一杆收纳多种功能,如同一个口袋,把信号灯、监控、照明、标识牌全部纳入。周齐亮介绍,考虑到智慧城市建设,方便智慧公安、人脸识别、智慧市政、环境监测、扬尘监测等智能设施拓展,新路杆的顶部和中部全部预留了接口,给未来“留白”,即便以后增设设备也不需要另立新杆。

同时,道路景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路杆减量的同时,配套的机电机箱也相应减少。黄陂北路(武胜路-威海路段)机箱从14个压缩至6个,而且全部“隐身”。原来,它们从路边“搬家”到了周边的绿化带里,掩藏在灌木之中。

精细化保洁:

打造全市环卫作业新标杆

路面、沟底、墙角,半径3米之内,不能有超过5个点状污染物,这么严的标准能做到吗?

“能!”在南京路步行街负责保洁作业的环卫工人会毫不含糊地回答。“席地而坐”是南京路步行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实现目标要有具体的标准。2018年,一份厚达50页的精细化作业手册,应运而生,成了不折不扣的“作业标准”。

有了标准,保洁方式的改进也如影随形。道路采用“1+5+N”的保洁方式,1个岗区5名工人采用多种保洁方式;公厕采用“一客一洁”跟踪保洁五步法,做到一名游客、一次保洁,切实提升公厕服务整体形象,让所有游客在购物天堂真切感受上海的服务水准。

南京路步行街,天天人流如织。如果进入人群清扫作业,一来不安全,二来“煞风景”,打扰游客。怎么才能让保洁安全又高效?

“小电牛”是“一带一路一环”区域2018年引进的全球最先进洗地机。先进工具,不止有外来引进的,也有自家发明的。从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到人民广场,“九件套”就是城市美容师们的标配。多年的经验告诉环卫工人:“小电牛”和“九件套”,相得益彰,可以让城市美容师们事半功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席地而坐”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已同步拓展至豫园地区、新天地地区、黄浦滨江世博浦西段、日月光地区等区域以及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2条道路。通过全面提升环卫作业标准,打造“更干净”“更整洁”的城区形象。

环境综合提升:

扮靓城区面貌擦亮城区底色

在老外滩岸线,近3年来,黄浦打造了46个水景瀑布和5万处“星耀”灯光,整座滨江岸线通过步道灯光、绿植灯光、滨水灯光和“远望一号”等亮点灯光的有机整合,形成了完整的景观带。此外,黄浦还对外滩纵深区域的延安路高架沿线、南外滩临江部分建筑物进行固化完善,完成173处建筑物景观灯光的美化提升和237处原有灯光的保养,积极打造城市夜景天际线。

在人民广场区域,近3年来,包括音乐喷泉、挡土墙坐凳、白玉兰导向牌等硬件设施都完成了升级改造。此次改造升级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人民广场音乐喷泉的升级。喷泉范围由原来的16米增至24米。改造后的喷泉景观效果大大改善,电脑程控的灯光系统,灵活变换,映照出不同色彩的玻璃台阶;不锈钢镀钛红色处理喷泉格栅,回水孔饰以白玉兰主题镂空花纹,大气亲和,绚丽婀娜。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和灯光变幻,音乐喷泉还会以高低数码变频营造出变化多样的水幕效果。

此外,音乐喷泉周边区域也作了细节化提升。标识系统继续沿用市花“白玉兰”为元素,坐凳下沿增加条形LED灯带,提升夜景效果,颜色以经典的古铜色、玫瑰金为主色调,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新改造的挡土墙坐凳从实用出发,材质较之前更为耐用舒适和美观。

“江阴-顺天村”街区:

被居民们称为“4A景区”

 “江阴-顺天村”街区位于南京东路街道环人民广场区域,所在街坊由黄陂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南京西路围合而成,占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覆盖江阴、顺天村两个居民区约2500户居民。

2018年至今,南京东路街道通过精细化管理对街区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等进行微创的、可持续的更新活动,循序渐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江阴路街区更新过程中,街道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街区更新和建设,努力让社区的每一个节点都有更多的人参与,有更多的互动发生,有更多的情感联结。

在江阴路重庆北路口有四个石库门花式门头,在还原建筑本来面貌的过程中,居民和商家主动参与,翻出旧照片,请来老邻居,自发组织探寻这排女儿墙“当年的模样”,并“挑剔”地寻求技术支持,将原本挂在外墙上有碍观瞻的空调外机移位。更新完毕后,吸引了当年住在这里的老伙伴们大老远赶来拍照留念。如今,这条全长200多米、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小马路,现代生活与传统里弄相互交融,四个尖顶门头上“梅兰竹菊”雕花纹路清晰,展现出独特的海派气质,不少人慕名前来“打卡”,被居民们戏称为“4A景区”。

新落成的几处“零距离家园”共享空间,更是成为了社区情感的联结点。通过主题展览、城市行走、写生和摄影展等活动,不仅让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各类群体一起出来参与,还邀请了有兴趣的居民设计路线并讲解。在这个社区,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主人。

目前,“江阴-顺天村”街区已完成“城市之心·人文南东”历史文化长廊、“最美邮局”“阅读建筑·颐庐”、江阴路72号“最美院落”、江阴路及重庆北路立面提升、“曲径通幽”、重庆北路“零距离家园”共享空间等项目的建设。今年,还计划打造江阴路88弄九福里“最美院落”升级版、适老化改造,打造“南京路-江阴路”宜居路线,推进江阴路街区向南京路以北区域延伸,在新昌小区进行“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城市更新项目设计,凸显“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等历史遗迹,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无锡居民区:

老弄堂微更新实现居民自治

离南京路步行街不远, 有个老旧弄堂聚集的无锡小区。通过外滩街道精细化管理,近3年来,无锡小区的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居民自治共治氛围也越来越浓郁。

在石潭弄,“以前,部分居民向高空借空间,弄堂里有多处‘吊脚楼’。”针对居民们的担心,外滩街道成立了由居委干部、城管队长、物业经理、社区民警、居民志愿者等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通过摸清底数,找准切入点,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摸索推进。经前期排摸,锁定石潭弄和南苏州路共计7处吊脚楼。

街道会同居委、物业深入了解这些吊脚楼搭建使用人的具体家庭生活情况,并按使用状况、对象情况、违建危险程度等细化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与相关居民共同商讨制定房屋改造方案,将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厨卫”等功能移至室内。前期大量的调研排摸以及耐心细致的劝导说服,使得后期整个“吊脚楼”拆除处置过程平稳有序,社区内存续多年的安全“老大难”问题终得彻底解决。

随着社区内硬件设施不断改善,配套“软装”的更新换代则成了居民日渐迫切的新需求。“小小景观师”项目应运而生。街道发动社区里的青少年参与家园环境改造,一起“头脑风暴”,齐心合力提升社区品质。

 借力城市更新,老旧社区的功能升级了,群众对社区共治共享积极性更高了,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