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党到建国,这些红色文物“回眸”了这段历史

2020-08-08 18:02:16 作者:熊芳雨 来源:东方网 选稿:费一妍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8月8日报道:今年是《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100周年,其问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值此之际《不忘初心 伟大征程——从建党到建国红色文物史料展》将于2020年8月21日至11月8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

据悉,展览由上历博(上革博)联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主办,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协办。

此次展览回眸了党从艰苦创建到新中国解放的辉煌成就,再现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由此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据悉,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序厅“点亮中国”、第一单元“东方破晓”、第二单元“星火燎原”、第三单元“中流砥柱”和第四单元“夺取胜利”,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而创立,经历了从党的创建到国共两党合作;从大革命的失败到走上长征之路;从统一战线全面抗战到内战爆发,直到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展览推出的时间以《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为契机,同时也是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上迎接建党100周年。在办展形式上,由国内多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合办展,共享文物史料,形成红色资源合力,共展出来自各家博物馆、纪念馆的藏品97件,其中珍贵文物49件,首次展出的展品11件。在上历博(上革博)的展期结束后,该展还将走出上海,前往首都博物馆、西柏坡纪念馆、河北博物院巡展。

展览设计上,以毛泽东诗词作为展览中四个单元的二级标题,渲染红色文化底蕴。此外,展览中设置了多处多媒体展项,例如序厅的“点亮中国”大型数字动态沉浸式沙盘,将以更为生动的形式传播信息,与观众形成互动。

重点展品先睹为快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 (首次展出)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受该同盟委托,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纲领。1872年至1893年,他们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了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尽管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震撼了整个世界。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馆藏)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使用的菊花砚

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正式成立于上海,其主要任务是联络和团结工人,开展工人运动,为争取组织工会的权利而进行斗争。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直接指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安源路矿、开滦煤矿、京汉铁路等工人相继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5年5月,因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历史任务而宣告撤销。

这方菊花砚是1922年马林与高君宇、罗章龙等作为书记部的工作人员使用的。马林是荷兰社会活动家,1921年至1923年期间,他受列宁委托作为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中国,帮助筹建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推动了以国家统一、民族解放为目标的国民革命。他离开中国后,砚台就由高和罗使用。高君宇病逝后菊花砚一直由罗章龙收藏。直至20世纪90年代,罗章龙将其赠送给马林的女儿西玛作为纪念。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馆藏)

陆铁强开会用的油灯(首次展出)

共产党员陆铁强从广州农讲所回来后,在崇明领导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减租减息,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他当时晚上开会时使用的油灯。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馆藏)

段德彰参加党的七大的代表证

段德彰(1913-1999),江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红军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以及辽沈等重大战役。

1945年4月23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会议为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段德彰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大会,这是他当时出席会议的代表证。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