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市民体育大餐”陆续上桌,全民健身日申城释放运动激情

2020-08-08 13:48:20 作者:陆玮鑫 来源:新民晚报

全民健身日,申城动起来。今天是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沪上的广大健身爱好者通过各种方式,释放着夏日运动的激情,同时,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线下赛事,也将陆续展开,为市民们端出一道道“体育大餐”。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全民健身日和市民运动会,有不少新的变化。

保洁阿姨“跨界”

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有许多赛事活动受到了影响,因此从全民健身日的筹备期开始,防疫和安全,就是组委会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位于西康路南阳路口的静安区体育馆,是全民健身日的场馆之一,也承办了本届市民运动会静安区的啦啦操比赛。当记者来到门口时,却被安保人员告知,根据疫情防护规定,赛事的出入口都进行了统一设置,所有人都只能从一弯之隔的南阳路进入场馆,结束后再从西康路离开。“您先把证件和健康码准备一下吧,这样能快一点。”安保人员提示道。

图说:静安区啦啦操比赛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从南阳路进入场馆后,一系列防疫提示标板引入眼帘,通往内场区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贴有“请配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的提示。内场区入口的小桌子上,摆放着口罩、洗手液等物品,这也是所有办赛场馆的“标配”。一旁的志愿者们为参与者逐个测量体温,因为人数不少,保洁阿姨承担了为媒体和工作人员检测的任务,阿姨笑言:“政府和体育局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指示,我们也接受过培训,这次算是个小小的跨界。”

图说:白玉兰广场的网球场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测选手的体温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智能健身流行

翻开今年全民健身日和市民运动会的活动列表便不难发现,“线上”成了存在感最高的词汇。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表示:“今年比较特殊,我们将赛场搬到了线上,希望能以此让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

承办本届市民运动会跆拳道项目的“拳跆空”,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全新购置专业训练设备,搬到商场的中庭展示跆拳道的魅力。“设置一台品势的智能设备和一台踢腿体验器,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据相关负责人章宇介绍,踢腿体验器能够在感应到力量后,迅速给出一定的数据反馈,让体验者对自己的腿部力量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除了跆拳道,不少在印象中很难与智能搭上边的运动,也有科技助力。本届市民运动会的帆船比赛,将通过GPS导航和芯片数据反馈技术,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情况;虚拟成像和智能自行车体验机的结合,则可以让参赛选手们足不出户,便能感受长三角地区的秀美风光。就连一向被视为“纯体力”运动的拔河,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线上进行。

图说:虹口体育场内正在举行柔力球展示大赛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文体融合发展

体育与文化的融合,也是本次全民健身日和市民运动会的亮点。

线上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比拼和民族健身操展示活动一经推出,便引发了热烈反响。“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希望通过体育展示、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少数民族体育的魅力。”赛事主办方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和七八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协会达成了共识,未来还会进一步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

记者手记|你的笑容 我的笑声

早上6点刚过,江湾镇街道的居委干部任佩华便起床,为全民健身日的活动做准备。早上柔力球展示,下午广播操比拼,晚上广场舞PK,担任社区运动主要召集人4年,每一年的8月8日,都是忙碌而充实的。她的工作有些琐碎,清点装备、确定集合时间与地点,在微信群内提醒各种注意事项……我半开玩笑地问过她,为了一个社区健身队伍付出这么多值得吗?她只回答了两个字:热爱,此时她脸上的笑容,便是另一个最好的答案。

1922年建成的虹口游泳池,是区域内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场馆之一,在这个全民健身日,这个古老的“家伙”,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谁是联赛王”游泳比赛内场区刚开放不久,便有不少健身爱好者跃跃欲试。开赛之前,选手们或做着热身运动,或用四肢适应水温,出场顺序相对靠后的朋友,则干脆聊起了天,他们讨论着今天的健身计划,分享着疫情期间锻炼和生活的点滴,好似许久不见的老友般轻松惬意。很快,场地内便被欢笑声填满。

图说:游泳爱好者正在虹口游泳馆内参加市民游泳比赛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当现场广播传出“比赛即将开始”的通知时,选手区内还响起了一阵欢呼。“加油啊!”“别这么认真,全民健身日,健身为主”“不,快乐为主!”几位相熟的参赛者笑着说道。几分钟后,伴随着发令枪响,一个个身影跃入池中,激起浪花朵朵,也开启了一段享受运动的快乐旅程。这,是表达热爱的一种方式。(陆玮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