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器修理铺走红国外旅行“小红书” 开店爷叔是位人生开挂的老克勒

2020-08-08 10:45:59 作者:柏可林 来源:东方网 选稿:夏阳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8月8日报道:上海肇周路是一条藏龙卧虎的小马路,孕育了耳光馄饨、长脚汤面等名牌小店。一面吉他木板挂在肇周路80号的门口,用黑色油笔写着:“Buy and Sell:2nd hand instruments”。

店主冯顺成,熟悉他的朋友说他是“上海流行乐坛的扫地僧”。冯顺成自嘲:“是因为我光头吗?”在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中,他向百乐门的老法师偷师学艺,为那英、刘欢等歌手伴过奏,而今他的这家乐器修理铺又登上了国外旅行杂志的推荐景点而走红海外,很难用一个标签来定义冯顺成的开挂人生,如果非要这么做的话,“音乐工匠”也许能概括一二。

音乐生涯从百乐门起步,曾与那英刘欢同台演出

冯顺成出生在解放前夕,那个年代,百乐门被称为远东第一歌舞厅。冯顺成从小就喜欢拆东拆西研究机械原理,小修小补竟渐渐出了名。百乐门的乐手们听说这孩子手挺巧,起先让冯顺成帮忙修收音机以便能收听爵士乐节目,后来也让他试着修乐器,修好了就送他几根吉他弦。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也可以说是师出名门,冯顺成在百乐门耳濡目染,音乐算是入了门。

长大后,冯顺成做过木工,修过家具,造过房子。直到1983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出现了一个新词“走穴”。冯顺成顶着一头长发,穿着时髦的喇叭裤,背着把吉他全国各地跑,甚至还和当今华语乐坛的歌王歌后级人物同台演出。

有一年,冯顺成在山东为那英伴奏,“当年的那英才刚出道,很年轻,但歌唱得很好”。冯顺成还记得,那英在台上翻唱了苏芮的歌,有观众不礼貌地把烟头弹到台上,“到我们弹间奏时,那英又面不改色地把烟头丢回到台下。现在想来,那英的耿直脾气在年轻时就形成了”。除了那英,冯顺成还和刘欢、刘晓庆同台演出过,“刘欢、刘晓庆的话比较少,那英就很随和,我们乐手吃饭时她会来问吃什么呢”。

冯顺成还拯救过杜德伟的吉他,“是杜德伟托舅舅带过来的第一代夏威夷电吉他,问我能不能修好”。冯顺成回答说,先别付钱,等修满意了再付。“我花了整整一个月,音色要调好,并且为了保持原有的外观就要修旧如旧,我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了匹配的‘旧’材质。”一个月后,当杜德伟舅舅来取琴时万分满意,冯顺成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10平方米铺子囊括古今中外乐器,海外游学经历令他励志做中国匠人

偶然看到澳大利亚吉他学校的招生启事,冯顺成决心试一试,寄了盘磁带过去,没想到真被录取了。远渡重洋,海外求学,冯顺成苦练一学期后问老师:“我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属于什么档次?”老师说:“中下吧。”冯顺成一气之下撂下担子不干了,转行学起了乐器制作和维修。学习两年后,冯顺成去了美国旧金山继续进修,最后又前往南非。

“在国外,人们觉得中国人不可能会修乐器。机会不多,我就回国了。近几年大家说要尊重匠人,崇尚工匠精神。我觉得修理乐器,其实也是一门匠艺。”冯顺成回到上海,于1999年在肇周路借了这间10.5平方米的门面房,经营到现在。头顶上、墙壁上,密密麻麻挂着他的乐器宝贝,足足有几百把琴,主要是吉他、小提琴、尤克里里,也有二胡、琵琶、热瓦普(一种新疆乐器)等中国民族乐器。

店里还挂着几张蟒蛇皮,冯顺成说,蛇皮是用来蒙二胡和热瓦普的,每一张皮和每一个筒子接触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这些都是长期积累摸索出来的。还有些宝贝,无论别人出价几万,冯顺成都不卖,比如一把俄罗斯的国宝级乐器巴拉莱卡,琴腹呈三角形,“你看这上面的图案,是人工画上去的油画,不是印刷的,艺术价值很高”。再比如冯顺成收藏的一把月琴,“已经有300年历史了”。

冯顺成自己也做乐器,年轻时曾用别人丢弃的门板做了一把夏威夷电吉他,现在市面上很少见了。演奏时要平放在腿上,一手持金属滑棒按弦,另一只手带金属指套拨弦。插上电,连上音箱,冯顺成弹奏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音色华丽,店外的行人都驻足了。“这把琴以前送给小兄弟了,结果他常年不用,木板都快烂了。我重新调了音,贴上了锡纸,倒也蛮酷!只不过我的太太不乐意。”冯顺成指了指琴上的标签说,“因为我把她皮包的标签拆了下来贴在琴上啦!”

冯顺成爽朗的笑声从这爿小店的窗门传出,伴随着吉他的电音和夏日的虫鸣,给肇周路平添了一份市井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