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一棵菜”背后的绿色发展逻辑

2020-08-08 09:35:39 作者:史博臻 来源:文汇报

崇明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记者 史博臻摄

从空中俯瞰,东经121°09′至121°54′、北纬31°27′至31°51′的地理坐标内,鸟语花香、绿意葱茏,蔬菜大棚星罗棋布,艳阳下灿若“白色海洋”。

这里是上海市崇明区。从上海后花园,到世界级生态岛,再到三产融合发展、城乡一体百姓富足……在这片土地上,崇明区倾力种好“一棵菜”,寻找绿色农业产业化和经济绿色发展的密码,“长”出了全国有名的“崇明模式”。

“这棵菜”怎么种生物治理,巧妙循环

上海市民的菜篮子里,少不了水灵灵的崇明菜。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最好卖的就是产自崇明的各种绿叶菜,而且这一情况延续至今。那么,崇明菜为啥这么抢手?不妨去田间地头瞧一瞧。

向化镇的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向化公路上的一处蔬菜大棚里,一株株小番茄沿着铁丝结下了一串串果实,为了预防病虫害,大棚里用上了可降解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崇明菜打响品牌的标配。合作社经营者倪林娟表示,这里种的番茄在2015年就拿到了绿色认证,后来青菜、杭黄瓜等8个品种也陆续有了绿色认证。要认证为绿色食品,就不能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传统农药,对此崇明区实行封闭式管控模式,建立覆盖全区16个农业乡镇的绿色农资超市。去年,该区积极推进蔬菜“两无化”生产模式——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把“崇明菜”的招牌擦得更亮。

港西镇的上海泛信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两无化”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有130多亩“两无化”蔬菜。为确保蔬菜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基地所有田块在种植前都会放足生态底肥,并进行多次翻耕,栽种的秧苗下还铺设黑色地布提前防止草害。在培育中使用滴灌技术,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农作物提供高质量有机肥,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各类农作物病虫害。

合作社管理者戴道宝说:“我们使用的生物药剂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分解得比较快,而且无毒。物理防治我们会结合一些自己的方法,例如‘闷棚’等,大部分现代农业都在使用这个方法。肥料方面用蔬菜秸秆,自己做有机肥,再投入到生产中去。”

这里的肥料生态循环就是利用“两无化”蔬菜的废叶去饲养山羊、鸭子等动物,再用这些动物的粪肥投入“两无化”蔬菜的生产中,实现全程“两无化”生产的闭环。如今崇明区“两无化”蔬菜年种植1000亩次以上,品种有杭白菜、芋艿等,深受都市消费者的喜爱。

可以预见的是,崇明绿叶菜生产会变得越来越绿色。

“这棵菜”怎么卖创新思路,创新技术

在长宁区美天诸安浜菜市场,每天刚开始营业,就有不少阿婆阿公前来抢购崇明种植基地直接配送来的蔬菜。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庭峰心里有底:“只要是正宗的崇明本地菜,就比其他产地的菜好卖。”他在竖新镇的合作社占地1700亩,算得上是崇明区的种菜“大户”,主营近10种常见绿叶菜,其中90%的品种已通过绿色认证。

合作社终日守在田间地头,如何在摸清“城市胃口”的同时,把绿色的农产品推广到市场末端?王庭峰的先手棋从实体布局开始,和美天副食品公司展开合作,在18个菜市场专设崇明菜优选直供区,“盯着市场下菜单,稳赢”。

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品质不“下线”是每一位务农人的心愿,为此王庭峰动了一番脑筋,把后续力放在贯通全产业链上,形成“自有基地+采后加工+物流配送+农企对接”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现在,静捷的电商订单已占到总业务量的30%,还有持续增加的势头。

作为盒马鲜生自由品牌“日日鲜”的绿叶菜供应商之一,静捷采用的“产地直供”模式关键在于产品保鲜和运输保障,为此,合作社专门建造了标准化包装车间、流水线,采用“人工分拣+机械切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真空压缩等技术严格分级,以全程冷链确保产品品质。合作社还配备了多辆全程GPS监控的冷藏车,结合菜篮子工程专用车,实现全天24小时覆盖上海及周边地区。

今年,王庭峰决定辟建5000平方米的加工配送中心,“巨无霸”包装流水线正静候最后的组装,冷库、安装等区域分割鲜明,每道关口设有智能识别,农业智能化、自动化有望释放更多潜能。

“这棵菜”的背后小特产,大产业

尊重植物生长规律,在洁净的沙土上种出具有“世界级”品质的农产品,在小小“一棵菜”上打出品牌,这是倪林娟、戴道宝、王庭峰等合作社经营者的初心。崇明绿色蔬菜不仅是一口美味,更是一种生态生活方式,无污染、绿色的生态环境以及规范的生产过程,无需多言,全在唇齿间见了真章。

从“一棵菜”做起,崇明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风生水起。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显示,崇明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超过85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践证明,绿色生产方式已成为崇明蔬菜生产基地的主流模式,并形成全域绿色蔬菜产业体系,真正把蔬菜生产这一事关千家万户菜篮子的“小特产”,做成了有口皆碑的“大产业”。

这样的成绩,也是地利使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崇明区在守住一方水土的宁静与秀美的同时,绿色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不搞大开发,不盲目追求GDP,围绕一个“绿”字铺开画卷。绿色农业,这个看似回归田园社会的发展规划,实则更好地发展了生态经济,是一招“厚积薄发、后来居上”之妙手,更生动诠释了崇明追求绿色发展的逻辑。(记者 史博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