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艺术交易,让上海成为全球艺术版图“热力”地标

2020-08-06 06:20:30 作者:范昕 来源:文汇报 选稿:王旭

新近登陆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展。

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申城浓烈的艺术氛围又回来了。仅这个8月,就有逾百个艺术展览集结沪上。未来,还有一大波或经典或新锐的艺术展览“在路上”,其中不乏令人瞩目的首展、首秀。将于11月如期启幕的第13届上海双年展,被业界视为今年全球最重要艺术盛事之一,而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也呼之欲出。

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抓手之一。三年的努力,让这幅绚烂辽阔的蓝图渐渐照进现实。

更令人欣喜的是,活跃在申城的艺术交易,不局限于艺术品范畴,还延伸至演艺、影视等丰富的艺术门类。艺术交易擎起艺术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令上海已然成为全球艺术地图上“热力指数”日益显赫的地标,绽放出备受瞩目的艺术活力、文化辐射力、国际影响传播力。“活跃的艺术交易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艺术包容性,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在国际上的艺术文化地位。它将为上海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发挥资源对接、提效赋能的重要作用。”艺术学博士、上海社科院青年学者王韧说。

全球艺术“尖货”荟萃,与“一站式”平台形成的集聚效应紧密相连

“买买买”形成的欢腾市场讲求资源集中。针对不同的艺术门类,上海搭建起的多个“一站式”平台,既是艺术盛事,也是城市名片,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等。强大的集聚效应之下,重量级参展商带着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尖货”来了,买家们则打“飞的”也要来赶这趟“雅集”。高品质买家卖家互相吸引,为行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旅局与徐汇区委区政府举办,首创于去年,甫一亮相就赢得漂亮的“开门红”。 ◆下转第七版(上接第一版)一个月之内,总计百余场艺术展示、销售、拍卖活动于申城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吸引超过200家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参与,仅境外艺术品累计货值就已突破100亿元,四大艺博会累计参观人数突破50万人次——规模化效应形成了强大的艺术磁场。且说其中两个参展画廊达到三位数的艺博会——西岸艺博会与ART021,年年“撞档”却又以差异化的互补“双赢”。前者标注着接轨国际的专业高度:参展画廊超过65%来自外国,和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的巴塞尔艺博会相比,重合率超过70%,更有不少国际画廊带来百万美元级别、堪比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后者则以年轻化、时尚化引爆人气与成交额。上海艺术品交易的丰富度与张力由此可见一斑。

以重要展节活动带动交易井喷,上海已积累起丰厚经验。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中外艺术家、制作人视为其新作展示的“全球首选”。而众多国际演出商、艺术机构作为“超级买家”的高度集聚地,则提升了作品的“能见度”。论国际化与专业度,这个历经20多年积淀的交易会在国内首屈一指。往往一部国内首演新作谢幕还没完,海外订单已排到第二年。仅去年的交易会就吸引了44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家机构参加,推介26台演出和14项创投项目,达成510个交易意向。而每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电影市场”“电视市场”板块,则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重要的影视交易平台之一。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云上”市场交易就很是热闹:报名展商第一次超700家,境外展商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华纳兄弟、索尼、派拉蒙、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大厂牌,均第一次报名注册。

创新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艺术贸易细水长流

为申城艺术交易之活力添薪加火的,是一系列越来越贴心、专业、高效的交易服务,持续创新的政策、机制。它们合力优化着艺术交易领域的营商环境。

对此,艺术品交易的获得感分外实在。去年10月底,坐落于徐汇滨江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浮出水面。敞亮的大厅里,工商登记、展览审批、通关报检、外汇结算、财税申报、配套扶持、配套服务等七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为国内外艺术交易提供“一窗通办”的综合性咨询服务,内容从法律、财税、保险、仓储物流到知识产权保护,还有专项扶持资金为通关保证金、外汇结算等特定交易服务实施费用免除或补贴。

据悉,正在筹备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将实现针对艺术品交易服务与政策的再升级。届时,艺术品线上申报系统与全球性线上服务平台都将构建完成——前者只需一次性表单填报即可满足海关、文旅、外汇审批等基本需求;后者突破时空限制,将艺术品线上交易与综合服务一并纳入。而聚焦降低艺术机构准入门槛、减免相关税费、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也正在探索中。

超越“买买买”的,是艺术交流所激荡出的审美引导与行业引领

不同艺术门类的交易模式不尽相同,有一种共识却已形成,那便是:比成交金额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铺就的开阔视野,彼此交流激荡的灵感火花,它们对于大众审美、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将有所裨益。在业内看来,申城艺术交易日趋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以交易为撬动点的种种拓展,这使其超越单纯的市场销售而彰显出更大的格局与文化责任。其中,“引导”甚至“引领”可谓值得关注的关键词,对买卖双方都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吸引力。

回看去年11月首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无论西岸美术馆携手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带来的浓缩当代艺术史的特展“时间的形态”,还是贝浩登画廊带到西岸艺博会的瑞典艺术家延斯·梵歌个展,都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更是在展会之外一连带来70余场工作坊和4场艺术教育论坛,探索面向未来的艺术。去年的艺术节交易会上,“艺术+科技”话题横贯论坛、推介演出、演艺项目创投会等多个板块,是基于5G时代将给表演艺术带来的无限可能而展开的。令人欣喜的是,新技术带来的新体验、新探索同样收获了大批新订单。例如,章达明结合360度全景环境、为相机设计了独特运动轨迹的VR舞蹈影片《眼眶》,短短两天内即收获62个合作意向,其中“走出去”意向多达26个。

交易平台的联动效应不容小觑。艺术交易的日渐蓬勃,最终将带来艺术生态的更加茁壮,艺术氛围的更加迷人,而这些都将助推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朝着更高、更丰富的层次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