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达40% 走出悲观快乐面对才能“救心”

2020-07-11 21:42:29 作者:刘轶琳、通讯员徐兰青 来源:东方网 选稿:费一妍

东方网通讯员徐兰青7月11日报道:提到心力衰竭,人们往往会想到是很严重的心脏病,患上心衰的患者心理上也会陷入悲观的泥潭。因此,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信心,给予心衰患者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很有必要。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患者什么也不做,疾病也会自发进展。专家解释,这是因为一方面被损伤的心肌细胞无法通过修复来恢复功能,心脏负担越来越大,心功能每况愈下;另一方面影响心脏功能的因素众多,比如其他心血管疾病等等,都会加剧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正因如此,心衰患者往往会反复住院,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据统计,早期慢性心衰患者在出院后3~6个月内再次住院率高达27%~47%,心衰患者大多心理负担很重。

最新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我国CHF患者抑郁与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为40.1%,且焦虑抑郁发病率与心功能级别呈正向关。焦虑抑郁障碍在CHF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心脏疾病,并且是一般人群的4至5倍。

专家介绍,心衰病程长,医疗负担较重,容易让患者产生经济压力和对家庭的负疚感。病情严重、心功能评级较高的患者,在面临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时,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慢性心衰患者常见的有自卑、失落、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消极配合及拒绝治疗等心理问题。

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心力衰竭与心理问题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抑郁和焦虑会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增加CHF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并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的管理这部分患者,“双心医学”应运而生。

双心医学又称心理心脏病学,它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即在治疗患者心脏器质性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由心内科专家和心理专家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实现“双心”同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全面健康。

为了让心衰患者早日走出悲观、焦虑的情绪,乐观、快乐地面对疾病和生活,同时得到更为细致的康复指导,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秉承“医患同行,双心同治”的服务理念,策划成立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患者俱乐部项目,以方便心衰患友之间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心衰患者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

日前,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患者俱乐部正式成立,院长王改非在成立仪式上指出,医院心衰中心患者俱乐部的成立,是为了让心衰患者在进入医院治疗后,能够获得无缝隙的连续服务,从而实现预防—治疗—康复的循环,让患者获得精准完整的心脏健康管理。俱乐部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衰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为其提供治疗、饮食、运动、心理等全方位的指导,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该中心执行主任张雅君教授介绍,成立心衰中心患者俱乐部的初衷,就是想为这些被病痛长期折磨的人创造一个身心放松、利于康复的环境,通过医患相互之间的努力,加深信任,同心协力共战病魔,以达到心衰治疗的最大效果。据悉,该俱乐部将为心衰会员提供疾病咨询、健康教育、疾病治疗、康复指导培养及健康管理等在内的线上线下全程服务,以确保患者在离院后仍然能得到科学的康复和生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