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策——粤北乡村的精准扶贫之路

2020-07-06 22:55:28 作者:孟宜霏、周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7月6日电(记者孟宜霏、周强)锄田、送小儿子上幼儿园、士多店铺开门营业,早上8点不到,家住广东清远连州市四联村的蓝秀连已经做上了这一天的第三份工——边看店边织毛衣。

43岁的贫困户蓝秀连,由于爱人去世,她独自一人照料4位年迈的老人,抚养4个孩子。繁重的家庭负担让蓝秀连难以抽身,没有技能的她也很难找到工作。

“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大家一起帮她想办法。2017年扶贫工作队决定为她在村里开一家士多店,一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来可以兼顾家人。”四联村驻村第一书记霍溥源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贫困户各有各的难题。为了精准施策,提高帮扶质量,四联村根据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保障、务工情况、种植养殖情况、健康状况、学生人数等指标,将贫困户分成四类,分别制定不同的入户走访计划,当指标发生变动时及时更新管理,调整帮扶措施。

士多店的生意日渐稳定,蓝秀连也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快乐。开店之余,她还做针线活、为村民运送桶装水、做村庄保洁员、种田、养鸡,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做6份工作。“现在每个月收入比以前多了两三倍,大女儿也毕业了,在深圳实习。”蓝秀连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自豪。

如今四联村52户共计156名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帮助村民从农民过渡到产业工人,同样需要精准施策。

连州市祺连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这家豆制品加工厂通过加工黄豆、黑豆生产高品质腐竹和即冲豆粉,引导当地农民连片种植农作物,共计为当地提供30个就业岗位,从2018年起连续两年为每村分红约10万元。

“提到腐竹生产工厂,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些不正规的小作坊。我们的村民也一样,他们很少见到正规的工厂,多年养成的操作习惯不容易改变,所以建厂后我们安排村民到腐竹生产企业参观,走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公司总经理盘文弋说。

从人员着装、区域划分到标识管理,员工在班组长的引导下一点点改变不良生产习惯。如需规范某项作业,员工先逐步按要求做,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后,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修订,然后再正式颁布文件。“这种自下而上的做法,大家反倒能更好地按要求执行。”盘文弋说。

走进生产车间,只见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在提皮槽间穿梭,熟练地将豆浆皮挑起,帽子、口罩、手套、靴子一个不少。

“我们面对的不是成熟的产业工人,而是没有相关经验的农民,因此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盘文弋说,“如今基本工艺体系标准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目标是培养员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后续人才,巩固扶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