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家门口医院”需多方扶持

2020-07-06 10:14:18 作者:郑建钢 来源:东方网 选稿:桑怡

按照“一个街道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原则,目前长沙市已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能在15分钟之内走到医疗卫生服务点的目标,但为何还是有很多居民没有选择享受“家门口的服务”,“舍近求远”扎堆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如何才能更好的造福居民?(7月5日《湖南日报》)

 按理说,患者看一些普通的常见病、多发病,或者一些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拿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是最为合适的。因为那里的医生,掌握了基本的医疗技能和操作技能,如检查、换药、包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康复指导等,患者就医快捷、方便;小病接诊、大病转诊,有助于缓解大医院就医难的窘境;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近社区居民,人员熟悉,基本情况了解,便于开展防病治病和日常保健工作。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应该说,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

而如今的实际情况却是,城市里各大医院内人满为患犹如“战时状态”,而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门可罗雀,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硬件条件相差太多,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队伍不够稳定,三是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再加上人们的就医观念难以改变,这就使得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大医院紧缺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而不少居民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居住地周边哪里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当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们自然希望“家门口医院”能够承担更多的功能,不用走出社区,就能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像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但实现了从缺医少药到武装齐备的跨越,而且北京市首个“医疗服务共同体”也始于德胜,开始推出分级诊疗服务;同时,还建立了和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的成熟转诊模式,基层与大医院可实现2分钟内的系统顺畅转诊,并与人民医院实现了化验结果互认。这样,社区居民在基层就能共享大医院的各项医疗资源。

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一天到晚事无巨细都要照顾,忙碌得很,所得到的回报却与付出很不相称,收入低,待遇差,工资收入与三级医院医生相比差了一大截,有的连一半都难以达到,福利待遇就差得更多了;职称晋升难;职业发展前景不明,岗位吸引力差……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稳定医生队伍就是一句空话。

留得下“家门口医院”医生的人,还需要留得下他们的心,尽一切可能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营造和谐的从业环境,搭建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稳定“家门口医院”的医生队伍,让他们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家门口医院”离社区居民越来越近,服务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