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非遗进校园”贵在“持之以恒”

2020-07-01 10:20:27 作者:刘天放 来源:东方网 选稿:桑怡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指导、中国青年网主办,以“多彩非遗传承经典”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活动征集,将精选出10大年度优秀实践案例予以表彰和宣传,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发展。青少年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非遗进校园”为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而让“非遗进校园”,既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同时也是在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这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使青少年能切身感受到古老文化遗产拥有的无穷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非遗进校园”无疑是重要一环,对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但需要提醒的是,非遗文化的传承,绝非一朝一夕,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使其入脑入心。客观地讲,还要防止“非遗进校园”成为一阵风。如果缺乏合格师资,只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久而久之,学生难以得到“真经”,便失去兴趣。即使“非遗进校园”表面上热闹,却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可见,从这个角度讲,“非遗进校园”贵在“持之以恒”,必须将其纳入教学环节中,真正实现“文教融合”。“非遗进校园”不该是仅一两次可有可无的简单活动,也不是抽调人员集中训练以求获奖,而是该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保持连续性和持久性,如此才能使“非遗进校园”真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激发爱国热情,进而转化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